ofo背后的男人戴威,一手好牌都是他打烂的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0 14:56:27

去年,曾经热火朝天的共享单车战场上,酷骑、悟空单车,小蓝单车等等相继倒闭,就在市场期待头部两家共享单车摩拜和ofo会走向合并的时候,事情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顺利,因为创始人谁也不肯让位,加上背后投资人关系复杂,合并之事流产。

 

上周末一则ofo获得阿里17.66亿元抵押贷款的新闻轰动各界,这距离ofo上一次超7亿美元的融资已有8个月,而这次ofo融资消息尘埃落地,虽然金主还是阿里,但是无论从融资速度还是融资形式来说,都释放出ofo在苟延残喘的信号。

 

有些人看不明白,共享单车在2017年无论是盈利状况还是融资成果都乏善可陈,在与摩拜竞争过程中,ofo稍逊一筹,为什么马云还要借款给ofo呢?抵押物还是街上一堆数不胜数的小破车?这里解答这个问题,阿里为什么借款给ofo

 

这个问题落脚点在“为什么救”和“为什么是借款”。

 


马云为什么救ofo呢?

 

首先,绝不是图一堆街上的小破车。据工商资料显示,17.66亿元的贷款是在2018年的25日和12日登记,金额分别是5亿元和12.66亿元。第一次的抵押物数量是4447572辆小黄车,折合每辆的价格是112元,价格还算公允。第二次的抵押物数量显示为浮动数量,按照之前的价格计算,约有1126万辆被抵押。总数超过1500万、已经折旧到不值几何的ofo小黄车就资产本身来说,没什么意义。

 

其次,绝不是看好ofo能逆袭摩拜。骑过摩拜和ofo的人都知道,ofo的车折损率很高,用户体验比不上摩拜。摩拜单车整车用料扎实,做工也精致,骑行体验比ofo好很多。摩拜的自行车押金是299元,ofo199元,据摩拜CEO王晓峰表示,一辆摩拜单车的造价能达到押金的20倍。在竞争之初,ofo更倾向于以低成本自行车铺量,到现在,ofo的高折损率拖累了用户体验,只靠车本身大概难得人心了。还好天无绝人之路,广告营销不断打破边界,大有化腐朽为神奇之势。ofo和小黄人的合作营销便是其得意之作。因此,产品之外,还有内容和营销,也能玩出花样,使ofo还能牵制摩拜。

 

最后,马云救ofo,是出于以下考虑。一是阿里与腾讯一直在争夺线下流量入口和支付场景,依托社交得天独厚的条件和近10亿日活用户的强大优势,微信支付已经慢慢与支付宝拉开差距了,共享单车领域,腾讯已有摩拜,阿里怎肯再放弃ofo?二是阿里一直在布局新零售,包括苏宁、银泰、百联、联华超市、居然之家、高鑫零售、盒马鲜生等。如果未来的住宅附近1公里内都有阿里的零售场所,还有什么比共享单车更能连接起这新零售最后一公里呢?三是阿里在大数据方面的布局一直前瞻,像购物、运动、信用、出行等,淘宝的购物车、收藏夹、浏览记录和所有订单,支付宝app里的每一个按钮,都是一个采集消费大数据的入口。凭借这些数据,描绘用户画像,实现精准推送。

 


那为什么是借款呢?

 

实际上,ofo与阿里、滴滴之间一直上演着微妙的三角关系。

 

公开信息显示,阿里多次参与过ofo此前的融资。20174月,ofo获得蚂蚁金服D+轮战略投资,金额和占股比例并未透露。3个月后,ofo完成7亿美元E轮融资,阿里、弘毅投资、中信产业基金联合领投,滴滴和DST跟投。20179月,ofo联合创始人杨品杰表示ofo将进行新一轮融资,金额将超过10亿美元,阿里就是投资者之一。到2017年底,传由于一位股东拒绝签字,阿里与ofo的投资协议流产。外界纷纷揣测是滴滴,滴滴方面在接受采访时则表示,滴滴从未在ofo融资方面行使过否决权。

 

细想一下,滴滴的表态并没有那么重要,一方面阿里的态度心照不宣,共享单车战场从2017年下半年就开始降温了,特别是ofo一直在竞争中处于防守状态。阿里拿钱不爽快,不是滴滴的锅。另一方面,此次ofo向阿里质押借款,一定也绕不开大股东滴滴,滴滴阻拦阿里投资ofo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另一方面,聪明的马云不会做赔本买卖。此次阿里驰援ofo其实是马云走的一着妙棋。

 

ofo,阿里算是仁至义尽,据说是分批次打钱,以使之前传出运营资金只够撑1个月的ofo得以苟延残喘。而此举自然印证了ofo的状况已不同往日。这可能是ofo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试想,还有谁敢救ofo?还有谁能救ofo?还有谁比阿里更需要ofo?资产抵押,一堆废铜烂铁看似对阿里没什么实际意义,但足以释放信号吓退其他投资人了。

 

对滴滴而言,如果ofo没有达到和阿里的对赌要求,也没有新一轮融资进场,到时候ofo将无法偿还所欠款项,要么被阿里收走抵押物,要么就债转股。那时,ofo的估值也会被拖垮,滴滴只能被动地接受阿里转股,使阿里成为ofo的控股方。

 

 

阿里的话语权在逐步增加,已有一票否决权

 

当年滴滴快的合并,阿里痛失主要控制权,被腾讯压制。在ofo项目上,入局稍晚的阿里,拿到的股份也较低,不仅要面对腾讯投资的摩拜,还要面对腾讯间接控股的滴滴。因为股权关系复杂,谋求摩拜ofo合并的ofo早期投资人朱啸虎,没有如愿以偿。在201712月,金沙江创投董事总经理朱啸虎以30亿美元估值,将ofo股份转让给了阿里和滴滴。阿里拿了大部分股份,包括朱啸虎的董事会席位和一票否决权,阿里的持股比例在10%左右。

 

据一位投资人透露,朱啸虎退出后,在ofo董事会中,管理团队有五个席位(戴威行使全部投票权),滴滴两席,阿里一席,经纬一席。其中,戴威、滴滴、阿里、经纬都拥有一票否决权。

 

 

为什么ofo这样了?

 

戴威才是ofo新一轮融资的最大障碍,可以说,一手好牌都是被他打烂的。

 

去年合并的破产,据说一切源于戴威对ofo控制权异乎寻常的坚持。作为ofo创始人,戴威的想法一直到现在,都是谋求独立发展。相反,摩拜创始人胡玮炜对公司重要决策干预很少,李斌与王晓峰分别担任投资人和职业经理人的角色。

 

20177月,滴滴曾向ofo派驻多位高管,这批职业经理人直接接管了市场、财务等几个关键部门,令创始人团队的地位发生变化,双方矛盾开始激化。201711月,传多位滴滴系高管集体休假,在ofo的官方回应中,则称“员工出于个人原因休假,实属正常”。虽然ofo否认与第一大机构股东内斗的传闻,但ofo创始团队对滴滴系高管的深度介入不满,已是昭然若揭。留给戴威的选择,似乎只有引入阿里,稀释滴滴的股权,增加谈判筹码之后,才能尽力保住对ofo的控制权。

 

但是,戴威到时候还能不能从阿里手里抢夺更大的控制权,这就不得而知了。马云的算盘,显然也是冲着控制权来的。

 

有人曾说,滴滴曾经是ofo最好的选择之一,戴威做的最大的错事,就是和滴滴撕破脸。而90后戴威,即使最后ofo被滴滴收购,还可以重新创业。共享单车的运营模式,折损率高,维修及人员调度等运营成本一直高企,之前所设想的精细化运营和产品细节优化,经过尝试也失败。加上共享单车业务季节性强,还有地域管制等,盈利模式一直不甚明朗。而单车业务对于滴滴的战略意义与别家不可相提并论。两轮的单车,和四轮的网约车,同样是出行,在app内可以实现流量互导,特别是在天气不好的时候,把出行订单导流给网约车。

 

戴威只有ofo,可阿里和滴滴可不是这样。

 

阿里除了投资ofo,还在扶持排名三四的共享单车品牌。20179月,永安行子公司获蚂蚁金服等机构8.1亿元融资,上海云鑫为永安行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8.33%1个月后,永安行和哈罗单车合并。124日,哈罗单车宣布获得总计3.5亿美元的D1轮融资,蚂蚁金服是最大股东。

 

滴滴的想法一直是把ofo纳入大出行的战略布局,滴滴通过多笔融资已跻身ofo第一大机构股东,拥有近30%股份便是例证。而自从与ofo创始人交恶,滴滴对ofo也做了“最坏的打算”。滴滴开始自己谋求发展。除了宣布托管小蓝单车之外,20181月,滴滴开始推出自己的共享单车品牌青桔单车。“37日消息称,滴滴共享单车平台(滴滴出行APP内标签为“单车”)已经在成都、东莞、佛山、南昌、合肥五个城市上线。当地用户可通过滴滴骑行青桔单车、ofo小黄车。其中,前者支持免押金骑行。”显然,滴滴开始以“农村包围城市”的打法推自己的共享单车品牌,特别地,滴滴对青桔单车和ofo小黄车区别对待的痕迹有点明显。

 

相比ofo的固步自封,死咬控制权不放,滴滴的布局是在整个大出行领域,不止共享单车,还有共享电单车和共享汽车等。摩拜单车、哈罗单车都在共享电单车和共享汽车领域下注。

 

最后,这个故事,可以概括为——阿里用强劲打法把ofo逼向墙角,滴滴不愿主动退出ofoofo不肯交出更多权益。

 

留给戴威和ofo的时间并不多了,望自珍重。


2018年3月9日


了解阿里向ofo借款详情的文章请戳ofo获阿里17亿人民币救命钱,共享单车寒冬到来?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