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万一年怎么花?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0 14:56:27

今天这篇东西,有点标题党。

花过一百万一年的主,会非常鄙夷地剔剔指甲,点退出。没花过一百万一年的主,也会抠抠鼻子,再剔剔指甲,点退出。

不过,我扯我的淡,爱看不看。


周五的时候,和一位老哥聊天。他说,他的父亲早年去广东出差,回来讲了不少新鲜玩意儿,其中一个是矿泉水,另一个是口香糖。

他的父亲和街坊们说:矿泉水这玩意儿啊,一点也不好喝。喝起来就跟鼻涕一样,你吞不下去,直接吞会卡住。

然后他父亲还带了几包口香糖,给大家分一分。这玩意儿大家都没吃过啊,问怎么吃。他父亲瞪大眼睛吼:怎么吃,嚼几下吞下去啊!是糖都这么吃。


看官会觉得好笑吧?矿泉水和果冻分不清楚,口香糖要吞下去。上海人看到这里要发出“噢哟哟,脑子瓦特了”。

所以,人是很难理解自己没有体验过的生活的,想象终究不是现实。


一百万一年,怎么花?

这句话的重点不在一百万,在“花”。

比如你要是问房奴,一百万一年怎么用?

他会说“还房贷啊!”

然后你再问他“剩下的呢?”他八成会回答你“剩下的慢慢还啊!”


所以,拿去还房贷了,就不是花。花是指非财产性支出,是指消费。

你拿去买房,不是花,是投资。但是交物业费是花。

你拿去买车,不算花,算是大宗支出。但养车算是花。

你拿去炒股,那要看你是炒开心还是认真投资(投机)了,如果是炒个开心,那算花,和打麻将没太大区别。


那么到这里我们讲清楚什么是“花”的概念了。


接下来讲“一百万一年”。

什么样的人群有一年一百万可以花的呢?

我只能局限在一线城市聊。

首先是一些职场精英,在北京最常见的是IT狗和金融从业者。中关村一个月赚5万的很常见,两个人加一起,也就凑够一百万一年了(家庭计)。尤其是一些IT企业的金牌销售,每年200+只是起步。金融企业也一样,核心岗位的基准薪资都比较高,但要是算上绩效,肯定跑不过销售部门的30%头部人员。

要在薪资上赚到百万级,跳槽是免不了的。跳槽基本都是靠猎头。讲年薪嘛,没有百万一年都不好意思讲年薪。尤其是一些关键岗位的猎聘,30%的年薪作为猎头费也算是行价。所以,好的猎头年薪百万也不是大问题。


这种薪资收入在二三线城市是非常难理解的,不是因为经济规模的问题,而是因为人才聚集度的问题。用一位猎头的说法:在北航西门的烧烤摊上能找到的无人机研发人才,比整个昆明市都多(昆明躺枪姿势请销魂一些)。


但我们也会发现,这类能收入百万的人,基本上没有时间来学会花钱。比如中关村的IT汪,前一阵子也被人写,穿优衣库就算奢侈了。基本上除了买房以外没有什么大的花钱爱好。所以这帮汪到哪,就把哪的房价托起来。望京因为这种类型企业的进驻,房价直接从3-4万干到了七八万。


第二类能赚百万年薪的是什么人呢?

基本上是自由职业者和小规模私营人员。

这里我想首先黑一下各种洋洋土土的仁波切。我在朝阳区,段子的说法是朝阳区有30万仁波切,朝阳区常住人口总共400万+,说30万,过分了。但3万总是有的。

首先是洋仁波切,各种国际范儿。又是什么情绪管理、又是什么幸福学、又是自我意识的发现。一堂课便宜的几千,贵的上万。看官会说,吃饱了撑着才去上这课啊?还真不少吃饱了撑着的,要不怎么说“人民群众向往美好生活的愿望”是现阶段主要工作对象呢。

各种戴串的仁波切就更加不消说了,能吃就吃,能骗就骗。

我听说过这样的一个案例:一个仁波切搞了一个假度牒来开业,最后骗了四套房子跑了。现在虽然有活佛查询系统了,但仁波切还是大行其道。


好,大家现在明白了:靠这种仁波切式忽悠,来点鸡汤,每年都可以收入百万。那么真有点本事的呢?比如独立的法务工作人员(含律师)、比如做家庭信托设计和负责报税的家庭会计师、比如金牌医生(比牙医绝对赚得多)。


除了这种凭本事吃饭,有活就干没活就歇的自由职业者,那么接下来就是自营的了。别信什么做煎饼果子能发家,骗SB呢。倒是之前有在石景山的老煤矿窑子里藏香蕉发财了的。能在一线城市通过小规模自营(不超过20个雇员)年入百万的,基本上都是轻资产模式,而且服务业居多。


那么我们能看到,这类人是能赚百万以上,但也依旧没有太大的时间自由度。


第三类年入百万的,相对时间自由,主要是财产性收入为主。

这类人成分很复杂,在各自的细分行业,都属于头部。所以,你很难去归纳他们到底是什么样的人群(稍后会有人群侧写)。



码到这里,一百万的人群和“花”都出来了。

我们现在来看这些能赚百万的人是怎么花这一百万的。

我选取了几个我熟悉的样本(征得同意,但不聊太细)


A君,两个娃,这几年的消费都在上升,主要是因为两个娃的教育经费在上升。

大娃每年的学费在30左右,小娃12。教育经费加上其他抚育开支,基本上占了家庭支出的半数。由于A君有记账,所以家庭支出整体可控,除了教育开支外,最大头的是旅行费用。每年会出行两次,每次在15天左右,全家出动,所以开销也不菲。近几年都按每次出行十万来预算,但还是会超支。


所以,教育和旅行加一加,就已经70万了。其它部分只能保持在帝都平均水准的生活。奢侈品消费几乎全砍了。昨天聊这事时,老哥还笑着说该给嫂子买点新衣裳了。


所以,从数据上来看,这种家庭是以子女为中心的,上的学校好,将来也是走海外教育的。然后从小就奉行“行万里路”的教育原则。


B君还狠年轻,30出头。私募基金经理,大家都很明白,属于行情好吃个饱,行情不好拿个薪水熬的工作,妻子是一个声乐教师。底薪加起来,两人是不够100的,也就60左右。但是绩效部分和妻子课外收入部分加起来,也肯定过100了。


因为还没有要孩子,所以自己就是孩子,头几年都没有存钱。想买包买包,想买大电脑吃鸡就买大电脑,一年打游戏的钱都有好几万。用这位主说的话“要不是想着老婆怀孕收入就会锐减,我是打死不会存钱的,太难受了”。看官会说,这不是金融圈的吗?怎么还这样?不奇怪,工作是工作,生活是生活。也可以爱吃街边摊。


案例还有很多,最经典是一位不婚主义的朋友。独居。

他的主要开支就是自我取悦,怎么高兴怎么来,用他自己的话说:每个月给自己留3万块钱花,然后一般10号就没钱了。

不过,他还是有边界的。花没了就不透支了,坚决不用信用卡。然后定投自己养老的钱。因为很清楚嘛:不结婚生娃,那么将来就要自己养老,自己送终。


这样说,大家会觉得很笼统。

我再从吃穿住用行的角度计算一下:

先说吃

其实北京吃的并不贵,由于菜篮子工程搞得好,去普通的农贸市场花十块钱,买点饺子皮买点菜,买二两肉,也是可以包一顿饺子吃的。这就是天子脚下的好处。

但如果你没空(或者懒),想吃一口味道正、保证没有地沟油、还想环境好点人别太多、去了方便停车,那么这顿饭一千块出去了。

比如我常去丽都的爱江山,原因不外乎上面这几个。多一条便是:店里搞了一个小河沟流点水,所以空气湿度恰到好处,对于鼻炎患者来说很舒服。加上没有一般韩餐店的那种气味。

比如说吃烧烤,三元桥的凤凰汇背后有一家,简称之为逼格烧烤,其实我也就吃烤馒头片涂鹅肝酱觉得不错,其它都差不多。但没有烧烤的烟熏火燎。四个人稍微点一下,也是一千。


所以,想吃得舒心,要么自己在家做,要么花一千。

看官会说,这逻辑我不信。

那我来量化。

按照北京市房价,稍微像样一点的房子,均价8.5万。你家厨房要像样点10平米吧?餐厅也10平米吧?这都还没有算公摊,越好的房子公摊其实越大。

20平米。总价170万,按照我们一般的年化7%的资产增值速度来计算,12万一年了吧?

也就是说,你做不做饭,厨房+餐厅的等量货币收益不见了。你做不做饭,一年都花12万。够在外头吃100顿了。

呐,现在你还觉得一顿饭吃舒心了,花1000,贵吗?

我有朋友,在房子的一层客厅做了很长的条桌,然后每次扎堆十来个人,请厨子来做饭,他吹这样省了很多钱。然后我一算,他就郁闷了。哈哈哈。


吃完了就是穿

其实只要男人不骚包,穿主要是花在女人和孩子身上。

最近也很多秀支付宝账单的,我发现了一个特点:就是相对物资充裕的人,往往是线下消费比线上多。因为物质充裕会带来消费习惯的改变,不再买便宜的,而是买合适的。

淘宝货是便宜,但你买来不会穿啊,买了也是浪费。

很多人理解的穿,只是穿衣服。

其实穿好了,之后便是戴。穿戴穿戴嘛。

穿戴好了,便是脸面。美容支出会越来越多。


如果细心观察,到了夏天,帝都会有两种女人。一种是小姑娘,花里胡哨,裙子屁股都包不住的。另一种便是素面朝天戴个大草帽,然后穿个纯色的亚麻衣服就敢出来。最多手里拿个小包装个手机钥匙和口红。而且气质上往往能甩小姑娘们一条街。唯一不同是,手指头上有个不一定特别大,但纯度一定会晃眼的戒指,向路人说明“别瞎TM撩,姐有主了”。


敢这种行头出门,便是牌子也穿过了,化妆品也糊过了,然后通过长久的调理,容光焕发了。


所以,穿的内涵是:穿戴之后秀容颜,容颜身后是气质。什么都架得住。

这是女人,女人这么利落,娃也不会邋遢对不对?

男人要穿啊?作为直男的我,觉得干净得体就行,搞多余了就GAY。尤其是那种穿着马靴还抹头油的,见到一次内心羊驼一万只一次。

费玉清啊,GAY王之王有没有?


吃穿后面是住,住还聊吗?不聊了吧?


用,用很笼统,其实我们在日常管理的时候,只要把所有鸡零狗碎的“用”用一张卡来刷就好了。不要东一下西一下。

用里面最难以测算的是爱好,或者说癖好。因为这种随心所欲的花钱,最能体现你真实的偏好。

去年我分析别人分享给我的账单时,发现他妈妈特别爱逛棉麻的那种睡衣店,一年买了20多次东西(使用副卡)。今年发现不去棉麻店了,改成去那种卖生态产品的店。这就非常典型地体现了一个老年人为全家健康着想而养成的养生习惯。


对于中青年人来说,这部分账单是可大可小的。比如你要是喜欢打高尔夫,那完了,刷一张球卡,这一年的“用”就不会小。这里说一下,打球真的不是什么贵族运动,只是容易上瘾的运动。钢铁雨林中日以继夜的干活,突然放到一块大绿地上拿铁棍子打一个小球,别说人了,大猩猩都可以玩得很高兴。


用完了就是行,这个也没什么好说。我今年滴滴打车的钱是1.8万这样,去年还多,大约是2.4万好像。这还是在不堵车的时候也开车的前提下。

不是说养车贵所以打车,是开车很累,开车很累,开车很累。我今天在一个稍微复杂点的路口要左转,就盯着右边没看左边,还是直行的司机让了我,否则就怼上了。既然都能花一千吃顿饭,花两万打一年的车,怎么不行?


所以,消费升级,一般都是一个点被突破了,就会整体升级。是连带的。这也就是为什么老祖宗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那么除了这种基本需求(吃穿住用行)的升级以外,还有别的消费升级吗?

当然有,前面都是物质生活。物质满足了,自然是精神生活。

最贵的精神生活是什么呢?

最贵的是突如其来的“寻找自我”。这TM太贵了,就是好好的,突然什么都不干了,要去折腾个什么事。是创业还好点,是别的就完蛋了。尤其是被仁波切忽悠的。去个西藏,去个清海,去个支教、去个行走。要知道,在你手里的东西,是你既往所有努力换来的,但不是永久属于你的,你今天放下不要了,立刻就有人会拿走。所以,张嘴就“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是穷逼和富豪才可以做的,中产玩不起。中产只有安排好各种事项后的休假,而且休假还要有网有电,随时可以工作。

第一贵的,是失去100%


第二贵的精神生活是什么呢?自然是婚外恋了。

从年龄分布来看,能有一百万可以花的,基本上35+或者奔4了。这个时候,生理上已经很清楚只剩下体能巅峰的小尾巴了。心理上呢,可能还不够安定(有娃且亲子关系不错的会好点)。然后从社交上看,正好是快速扩大圈子的时候。说男人四十一朵花其实就是这意思,想装嫩也不至于太老,社会地位和钱包都可以,关键是基于见解和表达能力的魅力正在最顶峰。所以,小姑娘扑闪扑闪着大眼睛来,不一定是为了钱,更多就是被迷住了。

我的一个哥们,离婚了娶了一个小姑娘。他原话这么说的:艹,咱那会儿打个篮球回家,路上遇个小姑娘自行车掉链子了给修一下,都能把她迷住了。这没三年,就全叫油腻大叔了。

那么离婚再娶好吗?

还是这位哥们,有一回三个人正聊钱的事,新夫人做完头发来了,在门口按喇叭。哥们说:艹,要是容嬷嬷在,这会儿准进来和哥儿几个打招呼,聊一会儿自己找姐们去了。这小燕子吧,就折腾,进来咱聊什么她一句听不懂,就惦记梵克雅宝新上的首饰了。

所以,再娶有再娶的好,年轻漂亮有弹性。再娶也有再娶的不好,首先是容嬷嬷要拿走50%,然后小燕子再给你花了50%。原来的100%,一下只剩25%。太JB贵了。


第三贵的是啥呢?自然是爱好。

一般日子才过宽松点,会喜欢看电影。因为你忙嘛,所以脑子累。看电影脑子不用想的,一个大屏幕怼你面前,喜不喜欢你都坐那两小时。你摸手机都不好意思,不摸手机,就没有工作来找你。

所以,一开始是看电影。

但看电影多了,就会想出去浪。比如你看《碧海蓝天》,就是潜水那个。一般人看了之后,是想去潜水。可是我前同事有个跑去找那个面条吃的,去了三个星期,把做面条学会了。我也吃过他做的海鲜面,确实味道地道。本来蛤蜊、海虹这些东西我是不怎么吃的,经他影响,后来也吃了。

说到这里,好像很多不吃北极贝的人,都是被我改造成功的。


两害相权取其轻,这三个贵的东西,看起来是最后一个最便宜。

我们一般来说会觉得物质升级就是消费升级,这是错的。你买了50个当时当刻都是新款的包,然后再买三个现在是新款的包,有意义吗?完全没意义。这就好像看了一部一千多集的韩剧,每次主人公都是吃火锅面一样,毫无意义。这种物质的不断升级,带来的幸福感会越来越微弱。或者我们这么说,你喜欢驴牌,然后把驴家所有东西都买齐了,连尸袋都买了,就会幸福吗?肯定不会,会觉得索然无味。

所以,物质追求到了一定程度,就会转化为对精神生活的追求。体现为对抗自己进入中年时必然会有的固化。这一开始会体现为想去旅游,后来会对星级酒店感到厌倦,然后开始旅行。一开始只是去健身房想甩掉肚子,后来会发现和自然贴的近的运动才是让人心生亲切的。一开始只是想去弄一点琴棋书画的艺术气息来秀一秀,后来发现勉强自己做一个蹩脚艺人,不如学会欣赏艺术。


我在之前的文章里很多次提到,希腊神话是最人性的,所有的故事可以划分为三类:出发寻找、为之战斗、璞真归来。人这一生看似是为了寻找更好的物质生活,其实到头都是为了寻找自己——我到底是谁,我适合什么样的生活。


我也曾问过自己,最舒服的状态是什么样的。我今天扯淡的时候说:或许有一天我想去迪拜,就可以上飞机去看塔。但我不会去,任何一种飞行都太累人了。仗剑走天涯的生活,本质上只适合李白这样有无限的遐想和旺盛生命力的人。而李白在去给塔写诗的时间里,我只想在江南某个地方的大露台上,摘几片茶叶,自己拿个铁锅炒炒,然后喝一壶茶。那个地方要有云彩、有微风,不冷也不热,要有凤尾竹和梧桐树,门前要有一条清澈的河。大抵,读过几本书的国人,最后都爱山水田园。


码得有点散,别听口香糖和其它糖一样,嚼嚼吞下去,也别听一百万一年是多么富豪的生活。也就是医疗、教育的资源好点,人活得略有精气神。钱毛了,不经花。真想赚一百万体验一下,其实也不难。现在赚得到这个数的人,北京一年有60万(按照高净值人群年化收益7%计量),这六十万人都是富二代官二代?更多都是靠十几年一口气干出来的。


就聊这么多,吃晚饭还要准备明天的交易,错别字不改了。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