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青春秭归”,关注不一样的秭归
有这样一句话——“你只是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国家,而不是和平的年代。”自1990年至今,中国共派出3.,先后有18名维和军警牺牲。读完他们的故事,“和平”,便从此不再是挂在嘴边的一个寻常名词……
▽ “中国蓝盔” • 印象
,维护战后国际秩序最重要的国际组织,,。
△2006年8月28日,在黎巴嫩纳古拉村,中国维和部队排爆官兵排除一枚未爆炸弹。
1990年4月,,。迄今为止,中国共派出军事人员、警察和民事官员3.。
△2010年7月3日,在刚果(金)南基伍省布卡武机场,中国赴刚果(金)维和医疗分队医护人员搬运油罐车爆炸中的受伤者。
目前共有2600余名中国维和人员,在刚果(金)、南苏丹、。中国,。
△2015年11月3日,在利比里亚格林维尔一座村庄,中国维和警察防暴队队员向村民询问近期治安等情况。
27年来,中国维和军队执行任务情况在国际上也被广为称赞。“中国速度”“中国质量”“中国标准”,。
△2014年5月29日,,。
,。
而这背后的辛酸,远超你我想象,常常是,擦完汗水的手擦泪水,擦完泪水的手还要继续端枪……
▽ 自己的家园无战事,他们,却奔赴最危险的地区……
就拿动乱频发的“热点地区”马里来说,出兵马里被称为“全世界最危险的维和使命”。、疟疾、埃博拉肆虐,战士出国前要打十几种疫苗。
而中国驻防的营地紧邻撒哈拉沙漠,高温难耐,常年温度都40°以上,一人一天要喝5升水,鸡蛋掉地上一会就熟了。
几乎每名维和官兵的手机或相机中,都存有马里沙尘暴的照片,防风镜和口罩则是大家外出执行任务时的必备装备。“这里的沙尘暴破坏力惊人。三合一板房大约有4吨重,也会让沙尘暴吹得直晃。”
官兵晚上出去洗漱一趟,身上都要被咬上10多个包,很多蚊虫在国内根本没见过。一位战士说,“晚上如果出宿舍,就得穿长衣长裤,扎紧袖口领口。否则,就可能被硫酸虫咬。这种硫酸虫腹腔中存有大量酸性物质,被叮咬的皮肤会出现大片水泡,灼烧难忍,用手一挠都会掉一块皮。”
当然,还有最突然、最频繁的恐怖袭击和武装冲突,执行任务的车队外出修路时就可能遇到。
所以,在马里,维和官兵整天都需要身穿防弹衣、头戴防弹头盔,时刻紧绷神经应对意外危险。
“明知这一项行动极其危险,为什么还愿意去?”
有位维和战士这样回答——
▽ 我们熟悉他们的英姿,却忘了他们也是某人的全世界……
与家人告别,是无所不能的战士最不擅长的。
“我是一名军人,在自己的事业和家庭之间,只能选择一个。”一名中国赴南苏丹的维和军官对妻女满是抱歉。
“你是妈妈的儿子,别人也是妈妈的儿子,你要安全地回来,也要把别人的儿子安全地带回来。”一位维和战士的妈妈在儿子临行前这样交待。
有平安返回的,也有身裹鲜红国旗被战士接回祖国的……去年,申亮亮、杨树朋、李磊三名中国维和战士为国牺牲。
△申亮亮在欢送仪式上留影,这是他在国内最后一张照片。
“2号哨位报告,不明地方车辆强行闯卡,请求支援!”北京时间2016年6月1日4时50分,这是29岁的年轻战士申亮亮,留下的最后一句话。
在接下来的37秒里,他对试图闯入营地的恐怖袭击车辆实施拦截射击。随后,恐怖分子的车辆撞上了防护墙,侧翻,迅即燃烧,超过500公斤的TNT炸药在营门外猛烈爆炸。巨大的爆炸冲击波,使哨位旁20吨重的压路机被炸飞落到了100米外,原地只剩下一个碾子。
△视频:维和战士申亮亮的最后时刻
这37秒,英雄果敢,阻止了恐怖袭击的车辆闯入营区。否则,后果不堪设想。这37秒,英雄不在。一顶蓝色贝雷帽,交到了烈士家属的手中。
申亮亮赴马里执行维和任务后,姐姐看到他发回的荷枪实弹照片,反复叮嘱他注意安全,他在微信中跟姐姐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别和咱爸妈提,别让他们担心。”
△申亮亮与姐姐的对话
2016年7月8日,。这一天,正是李磊的生日。他依然穿着厚厚的防弹衣在执勤。
△中国赴南苏丹维和步兵营烈士李磊
执勤结束,他在微信朋友圈里写下了人生的最后感言:“这个生日礼物太大了,愿所有战友平平安安!”配图是一顶UN蓝盔,天空中正好有两架飞机掠过。
7月10日,李磊在执勤一天的情况下,主动向连队请缨,要求继续留在枪林弹雨的火线上。杨树朋这一天本不用参加执勤任务,但他找到连长说:,11年的老党员,在这个节骨眼上,怎么能够待在后方,我必须要上!”
△中国赴南苏丹维和步兵营烈士杨树朋
就在当日,我赴南苏丹维和步兵营一辆装甲车执行任务时被炮弹击中,李磊、杨树朋不幸牺牲。杨树朋在急救期间,还用微弱的声音问医生,“其他人伤得怎么样?”
在李磊的遗物里,最贵的就是一条檀木手链,这是一份没有寄出的礼物,送给母亲的。
2014年,杨树朋作为教练班长参与拍摄一档国防教育特别节目时,曾说:,把我的青春年华都献给了这里,将来我退伍了,我还要送我的儿子到部队当炮手。”
如今,在他们生前所在部队,每天晚上8点30分全连点名,“李磊”、“杨树朋”——每当值班员点到这两个名字,全连官兵集体答——“到!”
▽ 向所有维和战士致敬!
对于战士来说,永远没有“为什么是我”,而是抱着“为什么不是我”的决心保卫和平。自1990年至今,,先后有18名中国维和军警在行动中献出宝贵生命。
△视频:维和英烈 祖国不会忘记
我们知道,只要战争不息,“中国蓝盔”还会义无反顾。
“等着我吧,我会回来的。”这是战士们对家人和祖国许下的承诺。
“祖国终将选择那些忠诚于祖国的人,祖国终将记住那些奉献于祖国的人!”
△《朗读者》感动分享:维和战士、演员张国强朗读《等着我吧》
作者/前苏联 西蒙诺夫
等着我吧——我会回来的。
只是要你苦苦地等待,
等到那愁煞人的阴雨,
勾起你的忧伤满怀,
等到那大雪纷飞,
等到那酷暑难捱,
等到别人不再把亲人盼望,
往昔的一切,一股脑儿抛开。
等到那遥远的他乡,
不再有家书传来,
等到一起等待的人
心灰意懒——都已倦怠。
等着我吧——我会回来的,
不要祝福那些人平安:
他们口口声声地说——
算了吧,等下去也是枉然!
纵然爱子和慈母认为——
我已不在人间。
纵然朋友们等得厌倦,
在炉火旁围坐,
啜饮苦酒,把亡魂追荐……
你可要等下去啊!
千万不要同他们一起,
忙着举起酒盏。
等着我吧——我会回来的,
死神一次次被我挫败!
就让那不曾等待我的人,
说我侥幸——感到意外!
那没有等下去的人不会理解——
亏了你的苦苦等待,
在炮火连天的战场上,
从死神手中,是你把我拯救出来。
我是怎样在死里逃生的,
只有你和我两个人明白——
只因为你同别人不一样,
你善于苦苦地等待。
等着我吧——我会回来的!
来源||央视新闻
又到了每日的微阅读时光啦,今天你阅读了吗?
阅
读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底心如小小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底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郑愁予《错误》
【小编寄语】
我们总在不停地遇见新的人和物,在不同的故事里辗转,也许,我们会成为别人生命里的过客,只是在此之前,请让我有一个美丽的错误。
好啦,又到了今天的话题互动时间啦!
今日话题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远行的梦,或许是单身一人,或许是和最爱的人一起,或许是和家人一起~远行,总是有目的地的,那么,你最想去的地方是哪里呢?
(评论区留言参与互动,小秭君已备好茶,等你哦~)
小编语:
如果你有好的建议,或者想说的话,请在评论区告诉小秭君噢,一起帮助小秭君成长吧~
青春秭归
我是小秭君,每日与您相约于此。
我喜欢山间的清风,温暖的古城,还有明媚的你,愿春日的花香伴你入梦,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