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联社/ 家乡的味道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0 14:56:27


        提起家乡的馍,总有一种亲切感。

        家乡人蒸馍从来不用买的发酵粉,每次做馒头都要留下一小块面团做酵头(跟馒头一样大小的面团)。和面之前要把这块面团用手掰成小块,温水泡发,加入面粉搅拌均匀和成面团,然后放入面盆,让其慢慢发酵,大概二三个钟头就发酵了。天冷的时候,把面盆里三层外三层的包裹起来,搁在热炕上,捂在被窝里,或放在灶膛上,大概一下午的光景面团就发酵了。待面团发起后,搓条切块,揉捏有形,入笼蒸之。以此技蒸出的馍,又暄又大,又白又甜,热气腾腾,飘散着一股小麦面的清香,非常诱人。

        家乡人蒸馍总是与众不同,有用糜面做的糜面馍,用高粱做的高粱馍,豌豆做的豆瓣馍,玉米麸皮做的窝窝头,用荞面做的荞面馍,玉米面做的锅挞挞,面里参上苜蓿菜做的菜馍。家乡的馍,有诱人的香味,真可谓看在眼里有形,吃在嘴里有味。

        家乡的馍,有种家乡的味道。顿顿离不开馍的家乡人,不仅对馍情有独钟,而且在吃法上,也把这普普通通的馍吃到了极致。家乡人在家招待客人,不管是捏的饺子,还是擀的面,吃饭时都不忘端一盘馍放到桌上。

        家乡人即使在外边吃过了七大碟子八大碗,回到家总还要拿块馍,再让舌尖过个瘾,唯有咽下最后这几口馍,心里方觉着滋润、舒坦。馍对家乡人来说,已不完全是物质上的需要,而已成为一种精神上的安慰与寄托。

        吃家乡馍长大的我,尽管离开家乡已多年了,可骨子里,依然根深蒂固地沿袭着家乡人爱馍、嗜馍、离不得馍的生活习惯。闲暇之余,经常在家里亲自和面发面蒸馍,

       家乡的馍是美好生活的象征,是喜庆的代表。常因用途不同而做法各异。

        神馍,至尊至贵,主要用于奉祀天地和祖先,古人云:“仓廪实而知礼节”,礼仪出于富足,神馍缘于富裕,其造型优美,体型巨大,用料讲究,做工精细。做这类馍,得请左邻右舍的能干巧妇帮忙助阵,否则有亵渎神明之嫌。神馍要做出仙桃形状,要求主体、桃嘴一气呵成,栩栩如生,其倾斜度要自然,着色淡雅适度;腰部的图案多为菱形,天地厚德,载育万物,奉祀天地要的是皇天后土长长久久,人与万物周而复始。奉祀祖先,为的是香火绵延,荫及子孙,平顺安康。

        饦饦馍是祭奠灶神的供品。此馍为烙制而成,呈圆形,因形状似古代秤砣而得名。灶神作为玉皇大帝派往人间的监察御史,与千家万户朝夕相处,心底善良,秉性随和,奉祀灶神的馍俗称托托馍。每年腊月二十三,家家户户都烙此馍,敬奉灶神堂前,让灶王爷“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上天去领取家中每一个孩子的口粮,保证年年风调雨顺,月月没有饥荒。此馍一“圆”,意在劝告灶神将相关事项办得圆圆满满,不得有一差二错,取“厚”,相信灶王爷是厚道之神,大人不记小人过,不会节外生枝;取“甜”,希望灶王爷不言则已,一言即甜言蜜语。

      礼馍。为春节等节令亲友间相互走动拜访所带礼品。出门的女子看望老娘,外甥看望舅舅,姐们间相互走动等。礼馍的形体小于神馍,造型似蝴蝶结形居多。它是将面团先搓成条形,在压扁,从一端卷到另一端,最后在中间用筷子顺手压一道渠即成。寓意亲友间情深意长,绵延不断,希望相互常来常往。

        回门馍。别具一格,高贵典雅,体面大方。馍的行体呈平底穹顶,肥肥胖胖,又圆又大,实实在在,白白净净,单个重八两到一斤。为青年男女新婚后新媳妇女婿首次回娘家随带礼品。寓意新婚男女爱情圆满甜蜜,纯洁高尚;表达男家父母情深意重,两家结亲就是一家人的意念。

        曲连馍,为夏忙后外婆给外孙送影肚陪带礼品。它形似手镯,环外带小尖嘴。婴幼儿带在手腕上,即可当做玩具耍,还可啃着吃。其做工考究,外黄里香。

        如今,馍文化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家园的流失或失守,总会令人有种难以掩饰的惆怅在心头。

作者简介:高联社,男,1965年8月生,武功河道人,1983年11月入伍,1984年7月曾参加中越自卫还击作战。毕业于南京炮兵学院、石家庄参谋学院,曾在驻滇某部服役,懂军事、会政工,为基层部队“军政双优,技指合一"复合型人才。现为云南昆明市某政府机关公务员,从事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工作。

个人信条:吃自已的饭,滴自己的汗,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人靠天靠老子,不算是好汉。

信奉的是: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