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妙了!玉雕中的"脏色"奇用,简直不可思议!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0 14:56:27

人们常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而在玉雕行业想象力更是一切艺术的灵魂,从一块原石开始就要想象切开后可以出多少手镯,多少挂件,而原石上的每一种颜色,也需经过天马行空的想象,才能发掘出它的精妙用处。(来源于网络)



一件完整的雕刻作品,材料是基础,工艺是手段,文化是目的,内涵是灵魂的综合体。作品的完美体现不仅仅依靠娴熟的工艺,更需要雕刻者独到的设计和构思。而玉质本身的瑕疵给予了创作者足够的想象空间,成就了一些化瑕为瑜的传奇。

化瑕为瑜,变废为宝 

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

             ——《礼记·聘义》

  

  玉 瑕,本意指玉的微小瑕疵。语本《淮南子•说林训》:“若珠之有纇,玉之有瑕,置之而全,去之而亏。”宋朝梅尧臣《答宣城张主簿遗雅山茶次其韵》:“雪贮双砂罂,诗琢无玉瑕。”


  古人说:“无瑕不成玉”。天然的东西是很少能达到完美的,玉质中显现的棉、花、水线、裂、僵、杂色等都是自然形成的,属于正常情况。


自古以来雕玉之前,是要先去除玉皮、夹石、绺裂和色泽不好的部分,才能施以工艺。而现今由于人们对玉石的喜爱,造成了玉石原料被无止境的开采,玉石原料越来越稀缺,作为一种能够很大程度保留玉石原有体积分量的雕刻工艺,瑕疵巧雕被更多更广泛的应用于玉石雕刻之中,在现代绝大部分的玉雕作品中,都能看到巧雕的影子,这已经成为了现代玉器玉雕的主流。



“挖脏去绺”是玉雕行业的常用处理手法,玉料中出现大面积的“脏色”会被认为是废料。然而,如果能够设计出合理的题材,巧妙地将“脏色”利用起来,反而能让作品更加生动形象逼真,这是没有“脏色”的玉料无法做到的。



当我们在欣赏一件件精美的玉雕佳品时,你会惊喜地发现那些被叹息美中不足的原石,经过能工巧匠的用心雕琢后,往往变成一件件作品的亮点,使人叫绝。


下面我们就来欣赏那些 利用瑕疵的几种经典设计

黑 点


黑点是和田玉中常见的毛病,属于玉内部含有杂质或金属小颗粒,有点状、也有散状和块状,一般雕刻以巧借为主,如果能把它巧做更能突显意外的效果。


脏和上面所说的黑点是有明显区别的。脏的颜色一般呈黄棕色为主,蕨花状分布,因外界有色物质渗入而生成。


这种料子要根据它的脏点均匀程度来设计作品的形象,譬如:花斑狗、金钱豹,部分脏色均匀的原石可以雕琢出更为写实的斑马、或企鹅类。再命一合适的名字,便是绝品!


利用脏点做成的蚌女以及巧色豹子摆件


部分玉石在流水中不断被冲刷,与河床中的其他物质不断碰撞,产生裂。


一种是明裂,就是皮外伤,肉眼可见。这种一般容易处理,雕刻时可以借助花纹和线条把它去掉,这个在大多数山子上都可以看到,以大自然的山石裂纹处理效果很好。所以琢玉人利用明裂巧雕,还是比较容易的。


利用明裂巧雕成麦穗,取岁岁平安之意

明裂巧雕案例

僵,是古人给石皮取的美名。基本分为三种:活僵、死僵、混僵。石玉混杂,价值不甚高。不过看大师们是如何接招的:


红圈内为部分石僵


“僵边出好肉”,一般僵周边的玉质都是非常细腻的优质和田玉。现在很多大师的优秀作品不是巧用僵就是切除了僵,有些大师对分布均匀、有规则的穿僵更是独有情钟,在最大限度不破坏原石的前提下创作出了不朽的艺术作品,完美的保护了和田玉石的自然属性。部分僵在原石生长的部位千奇百怪,更激发了大师们创作的灵感。


利用灰白色的僵雕琢成巫师的下半张脸

完整保留僵以外的美玉,稍加雕琢


基本所有材质的和田玉都可能带棉,哪怕是很浑厚的料子。棉说起来也分很多种状态,颗粒的大小是外形上区分的,也有雾状的和花状的等等。穿棉的料子基本是不被选择的,如果料整体比较浑厚,那穿棉可以根据料的情况决定要不要赌赌看。


红圈中有点状棉分布


棉或花是玉整体中的松软部分内含有空气。因密度不均匀,在光线下呈白花状,很难雕刻和打磨。但南石先生的《风雪夜归图》对棉的利用堪称一绝。


南石先生的《风雪夜归图》

他将棉与花写意为漫天飞舞的冬雪场景

择一辟干净的地方做一老冒雪夜归的场景

虚实结合,富有感染力

水 线

水线是纯透闪石,晶体纤维状。一块玉中水线的硬度和透明度一般比旁边的玉质高,雕刻时尽量避开。


红圈内为部分水线

利用水波的线条感借掉玉质本身的水线

拥有一块无瑕美玉无疑是每个爱玉之人所渴望的,但是越多地接触和田玉原石后,就会发现:所谓的无瑕美玉实在是凤毛麟角,且价格不菲。绝大多数玩家所收藏的则更多是瑕瑜共存,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毛病的原石或作品。


《沧桑》— 此作中,石料和玉料错杂伴生,难以分离,皮色艳丽却分布散乱,但这些特点并没有成为设计的障碍,反而在巧思之下,变得别有韵味。石料上的众多裂痕被巧妙隐化成老人脸上的皱纹,沧桑二字的意蕴不言而喻。




一块玉石上所谓的瑕疵、毛病,不过是大自然对它们的一次“调戏”,我们又何必那么认真呢~(来源于网络)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