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8 23:00:13


     很多时候,我会莫名的疑惑,作为一个并未经历过大风大浪,爱恨纠葛,生死考验的年轻人来说,我为何时常会有说不完的感慨。

   答案可能是我想装逼的情绪左右了我这个喜欢装逼的人说下这些装逼的感慨。然后就会有身边的人在心里默默指着我写的这些东西说:哦,你看这个傻逼。

    当然我没听到过,不然我肯定把他揍成傻逼。

    但无论你如何,我还是不能浪费了我在年少轻狂,荷尔蒙正旺盛的时候所产生的这些倾诉欲望,我时常把这些文字当成是我自己对自己说的话 ,因为我发现,我并不是一个记性很好的人,甚至健忘。以至于我忘了兑现很多我曾经说过的话,不管是对自己,还是女孩。所以这些看似装逼的感受其实是我最真切的记录以至于在我心里都充当了解剖自我的作用。

    很多年后,如果可以拿来看,当我试图狡辩时,也为我作为一个混蛋,留下了自己亲手制造的证据。

    关于《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这部电影,我忘了看了几遍了,书总之是一遍没看,我不喜欢看外国文学作品是因为很少有译者能将外国的优秀文字翻译的适合中国人看,那傻逼呵呵的翻译腔很难让我有阅读的欲望(日本除外)。

    索性徐静蕾做到了,并且做得让人惊艳,她把属于欧洲属于维也纳的浪漫与神奇,硬是搬到了民国,并且恰到好处,并无太多突兀。

    可我无法始终沉浸在属于导演所营造的电影氛围中,我老是这样。看电影的时候总是无情的打破作者所营造的美感,硬生生的将浪漫拉回现实,然后自以为很精辟的对我产生怀疑的剧情和影片氛围扔下一句点评。就像这部电影:终其全剧,也只能是一个过于文艺的大男子主义者的狂妄意淫。只是没想到,在中国这部剧的导演是个女人,且被冠以才女之称。

    我是个很不会同别人讲剧情的人,不管是电影还是一本书,看完即使看过很多遍,当别人问及剧情我也会一时语塞。更多时候我只能说出,哦,那个演员真美亦或那本书的文字很洗练,我挺喜欢。除此之外,剧情再也不会讲述,剩下的便只能以我为中心说着似乎只有我能听得懂其他人听后便会产生"靠,这货是不是没看懂啊“的独特感受。

    这一度让我很苦恼。以至于产生了是否是我的表达或观影、阅读能力有问题。

    我至今都能记得我之所以会看这部电影是因为电影的背景音乐—林海的《琵琶语》。而我之所以听到《琵琶语》是因为高一的美术老师,而美术老师所代表的那一段日子又是我至今无法名状的忧伤与幽默—快乐的忧伤,黑色的幽默。

    美术老师将整首曲子循环播放了一节课,而我们就在以《琵琶语》为背景音乐的一节课中听完了她的授课。这曲子在我脑子里再也挥之不去,我说一辈子也忘不了,肯定不是为了在此刻烘托气氛。

    我在看似生拉硬扯的感情梳理中,找到了我无法释怀这首曲子这部电影的原因,可这分明就跟剧情没有半毛钱的关系。于是我想起,那些写影评的人大概都没有动过感情。倘若作者动了感情的影评,一定会将电影据为己有,写出的感受只有少数人看的懂。属于大众的优秀影评分明是作者在糊弄自己的感情的同时来讨好读者,那些文字只是商品而已。

    关于《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我不能不被徐静蕾这种诉说方式所感动,我惊喜于她选择的民国这个时间是那么巧妙。在那个诗意与情怀,战火与感动的特殊年代里,出现这样一个健忘而多情的作家,出现这样一个美丽却痴守的女人是多么正常,也萌生美丽。尽管凄凉,却不忍嘲讽。倘若将故事放在今时今日,那剧情是多么狼狈不堪。

    或许是沉在心底的民国情怀在作祟,也或者是对书籍和文物的痴恋,当整个画面呈现出的民国文人氛围扑向我的眼球时,我竟然满心感激。徐静蕾这个美丽的女人,多才且让人欢喜。

    我没有足够的经历去猜度故事可发生的概率有几分,我也无此意向。平凡人,始终做不到能将自己的故事直接搬出,无需润色就送上荧幕。所以,电影始终是少数人的故事去感动多数人。这种女人出现的概率极低,但请相信她的存在。我不是大男子主义者的狂妄意淫,我觉的故事美不是因为想发生在我身上,而是这种毁灭式的悲剧最终所带给我的感情上的冲击让我觉得,如果存在,必然轰轰烈烈。

    最后,老管家都认出了这个痴情的女子,可作家仍然一无所知。

    这就是我讲剧情的能力,简直渣的一逼。如果不是因为我看过这部电影,看到这种不知所云的叙述,我都想抽写作者的嘴脸。但,没办法,谁也做不到别人期望的那样,连我自己期望的样子,我都做不到。

    突然想到这首曲子,如果不是显得那么黯然伤神,我真敢循环播放一辈子。可,曲子这么伤情,一辈子又那么短,总得留点旋律,给快乐的时光。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