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物|一百年里,中国出过哪些"爆款"首饰?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0 14:56:27

经公众号“地道风物”(微信ID:didaofengwu)授权转载。

一百年来,中国出现过哪些爆款首饰呢?


民国时期,上海,作为一个象征财富和充满冒险精神的国际都会,名媛的珠宝彰显着身份、地位。此时,欧洲正吹起轻巧、自然的首饰之风。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上海的首饰成为了中国流行风向标,“小而美”的珠宝审美成为当下主流。

翡翠手镯


翡翠手镯可以算是民国时代“爆款”,大都是细细弱弱的流线型。,最出名是一款翡翠麻花手镯。


麻花手镯


上海青帮头子杜月笙也不惜以4万元高价买手镯赠给夫人佩戴。有一种说法,女人戴翡翠手镯是为了控制坏脾气,如果动作太大,手镯会碎掉,借此约束自己。


第一位好莱坞华裔女星黄柳霜,右手总带着一只翡翠手镯,她相信手镯带给她好运


珍珠耳钉、项链


左,;右,黄蕙兰(外交家顾维钧的第三任妻子,南洋富商”糖王“之女)


珍珠也属于民国爆款。民国杂志《权威》写“顾维钧太太的珍珠”,“顾维钧的太太,是一位珍贵饰物的收藏家……她的饰物中间,尤以珍珠最为名贵。”


当年,小姐和太太们都喜欢如粟米般大小的珍珠耳钉,珠光衬着细巧的侧脸轮廓,更觉动人。一个上海女人说,“我当时喜欢佩戴款式比较小的耳钉,特别是珍珠,条件好的女性用小的耳环,耳环越小越稀奇。”这种独立珍珠耳钉至今十分流行。


顾维钧太太黄蕙兰,当年在巴黎社交场时,她被称为”远东的珍珠“


还有珍珠项链,最适搭配旗袍。


,她穿着白色长裙礼服,披着银白色乔其纱,用一小枝橙色花朵别着,带着珍珠耳环,连脖子上也挂在细长的珍珠项链,蕾丝层层叠叠


陆小曼的珍珠项链


严幼韵,一直到百岁高龄时,她仍每天化妆,带着珍珠项链,踩着高跟鞋去超市


珍珠和翡翠手镯的流行,跟当下专卖首饰的店铺的兴起不无关系。1852年,在上海的南市小东门方滨路上,一家名为“老凤祥”的首饰店鸣锣开张,此时首饰店铺还寥寥。很多人回忆那个时代,都会说上海最大的珠宝店——“老凤祥”的天花板和地板都是值钱的。到了二十世纪初,诞生了一批庆云、景福等九大银楼。




一颗永流传的鸽子蛋钻戒


民国时期,新派上海女性很喜欢大颗粒的钻戒,尤其是粉红钻和火油钻。


电影皇后胡蝶,珍藏着一颗外形与英国女王伊丽莎白相仿的钻戒


在阔太太的麻将大战里,女人讨论的主题就绕不开钻戒。“马太太你这只几克拉?三克拉?前天那品芬又来过了,有只五克拉的。”“你那只火油钻十几克拉,又不是鸽子蛋。”……


电影《色·戒》


电影《色·戒》里,易先生为王佳芝买下的是一枚卡地亚经典的6克拉鸽子蛋粉钻,一段乱世爱情就此暗涌展开。


到了九十年代,由于珠宝公司策划的一次成功的营销策略,钻石戒指在中国一跃成为宝石之王。一句”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是珠宝公司戴比尔斯的口号,把钻石包装成了爱情的象征,钻石戒指从此成为世间男女缔结爱情的信物。


这句经典的广告语从此改变了中国男女新婚时佩戴黄金、翡翠的传统。


银镯


“杀鸡、宰鹅、卖猪肉,用心的洗,女人的胳膊都在水里浸湿地通红,有的还带着绞丝银镯子。”这是鲁迅小说《祝福》里的一句话。


闰土带的“银项圈”


绞丝银镯子在江浙一代很常见,尤其是浙南,给人老旧、沉甸甸的感觉。银镯子大多是家传的,和女人一起生活、洗菜,越戴越亮,银芒很美,还有小孩子也戴银镯、绞丝银项圈。


四十年代,二战爆发,人们变得悲伤而脆弱(其实就是变穷了)。受到二战的影响,工业变成了军工业,传统的珠宝业几近凋零。战后,珠宝市场几乎不复存在,纵观50年代,也没有诞生经典珠宝首饰。中国的情况也是如此,由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接连爆发,使中国经济受到重创。


此时,首饰的浪漫滤镜消失。


有人把黄金打造成首饰戴在身上,方便逃亡,黄金首饰给人的安全感,大约就是在逃难的路上产生的。


“發”、“福”金戒指


由于大量的机械设备投入到了首饰制造业,机械化、模具浇铸首饰的出现,开始催生了“批量、廉价”的首饰。



曾经与尊贵、稀缺为伍的黄金,迅速蔓延在普通人群,它给人以安全感,驱逐了贫穷的阴霾。



“發”字黄金方戒是生活最常见的经典款,还有“福”“寿”“吉祥”“如意”等字样也颇收欢迎。,商人之间还流行刻有自己名字的黄金戒指,在洽谈生意时,还可以把戒指撸下来当图章使用,显得“气派十足”。


超浮夸的大金链



七十年代,由于改革开放,中国沿海地区的有些男人一夜暴富,身价暴涨。他们戴上粗重的大金链子,配上大哥大、公文包,招摇在街头。



大金链具备了炫耀、容易变现、容易跑路的特点,还一度成为电影里大哥的宠儿。“大金链子小手表,一天三顿小烧烤”,现在,我们还经常可以看到一种人出没:他们具有“大哥”的气质,谜之热爱大金链子、纹身、烧烤……


大大大大……大宝石


正在挑选宝石的邓丽君,右下方的宝石一律硕大华丽


80年代开始,大众传媒的发展带动了流行音乐。漂亮的女星热衷于戴大而浮夸的宝石,彰显霸气的女性魅力,大多是黄铜、红色人造宝石、水钻……BlingBling的光芒,闪得人挪不开眼睛。荧屏上的首饰更多考虑上镜的效果,所以夸张程度才是首先要考虑的因素。


TVB女性电视剧的兴起也是一大因素。这些上流社会生活的故事,也映射着人们对“高级”生活的想象。


……


现代首饰已经没有了明显时代特征。网购让各种“独立”“定制”的设计迎来了春天,人们声称按照“自由”“个性”来选择珠宝首饰,同时,也被迎面驶来的淹没。究竟是个性选择了首饰,还是首饰驯服了灵魂?


一百年的珠光宝气,也只是磕着瓜子闲谈而已。


参考:

《近代上海女性首饰研究》

《探寻中国当代首饰设计中的精神内涵》


好 文 推 荐


西游伏妖:为何用三个妖来代表取经路上的九九八十一难?

春节档争议最大的电影非《西游·伏妖篇》莫属,暗黑风西游记令许多人表示难以接受。自《大话西游》开始,周星驰就已经尝试将西游“暗黑化”,力图拍出一个独特的西游世界。

点击图片进入文章


帮会大佬杜月笙之子亲身参与的海峡两岸秘密往来

杜维善是海上闻人杜月笙第七子,著名收藏家、古钱币研究专家。1949年5月随父亲杜月笙离开上海赴香港。1951年杜月笙去世后,随母亲姚玉兰赴台湾

点击图片进入文章


就是要挑逗,就是要逆反:《大众电影》封面女星审美史

在当时,她们是时尚标杆,是女孩们争相模仿的偶像。夸张的服饰和姿态,代表了整个社会在“解冻”之后,对美和自由的极度渴求。刘晓庆在微博上说:“(当年)能上《大众电影》封面,是每个明星仅次于‘百花奖’的殊荣。”

点击图片进入文章



△点击图片,查看所有往期杂志


国家人文历史

微信ID:gjrwls

长按关注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