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民间传统工艺生态研究(32)】桃木雕刻:刀尖上的技艺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0 14:56:27

作为木材的一种,桃木在国人的心目中有着不同于其它木材的特殊寓意,在中华民族古老悠久的文化中,桃木被赋予了“驱鬼避邪”的功能,因此形成了“居不可无桃”的中国独具特色文化,表达了人们对人生的吉祥、平安、长寿的美好向往和追求。在悠悠的历史长河里,我们的祖先靠灵巧的双手创造了许多追求美好生活、寓意吉祥的桃木雕刻品,满足着人们的精神生活需求,桃木雕刻这一传统民间手工艺也一代代传承下来。在桃乡蒙阴,有不少从事桃木雕刻的匠人,桃墟镇桃墟村的石绍松就是其中一位。

1.工艺溯源


桃木工艺品的诞生应该是源于桃木能镇灾避邪的传说。

记载桃木避邪之说的历史较为久远。辞源中有“古代选桃木枝刻桃木人,立于户中以避邪。”的记载;《左传》昭公四年(公元前538年),记载着桃木能发挥神秘力量的事:“古者日在北陆而藏冰,……其藏之也,黑牲秬,以享司寒;其出之也,桃弧棘矢,以除其灾也。”这段话的意思是:古人冬天把冰块藏在深山大谷的冰窖里,藏冰时,要用黑色雄性牲畜和黑黍祭祀寒之神,而取冰使用时,则要用桃木做的弓和棘制的箭进行除灾的仪式。

在汉代时,人们刻桃木印挂于门户,称为桃印。《后汉书·仪志》中“仲夏之月,万物方盛,日夏至阴气萌作,恐物不懋……以桃印长六寸、方三寸,五色书如法,以施门户。”宋代刻神荼、郁垒二神像或只写大名于两块门板之上,也称“桃符”或叫“门神”,“……百鬼畏之”。

而史书中桃木制鬼的传说可谓丰富多彩,如《太平御览》引《典术》:桃者,五木之精也,古压伏邪气者,此仙木也,桃木之精气在鬼门,制百鬼,故今做桃木剑以压邪,此仙术也。关于桃木能避邪的传说不一,但桃木毕竟是吉祥平安的象征。另外,桃子寓意长寿,给老人祝寿,送上一盘寿桃,祝老年人健康长寿。人们相信桃木及其制品也具有这等神力,它在人们内心世界里具有祝福平安、吉祥如意的涵义。

用桃木作为一种载体,以雕刻技艺制成的各种有欣赏价值的工艺品。这种工艺品满足了人们不同程度精神方面的需求。目前,桃木雕刻工艺品种类繁多,雕刻手法上有立体雕刻、平面雕刻、镂空雕刻、线雕等。常见的品类有桃木剑、桃木如意、桃木关、弥勒佛、寿星等。仅桃木剑就千余品种。这些桃木工艺品,被人们赋予了太多的想象与意愿,包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2.制作工序及技艺


蒙阴桃木手工雕刻技艺在发展中传承,从选料、设计、定型、下料、雕刻,到砂光、压亮、上漆、复磨等,在传统品种基础上又开发出桃木制作的宝剑、神像、木梳、笔筒及各种桃木吉祥物、木雕。一件工艺精致的桃木雕刻作品的诞生,往往需要数十道复杂的工序。桃木工艺品制作工艺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步,材料的选择处理。桃木工艺品制作材料的处理包括以下步骤:1.将选好的桃木坯料完全浸泡在水中泡透,2.将浸泡透的桃木放在加有火碱的水中大火煮沸,然后继续在沸水中煮四至五小时,煮完捞出后立即浸泡在清水中,直至桃木不再吸水,3.将煮好的桃木坯料取出放在阴凉无风处排好,自然凉除部分水分,使其基本定形,然后放在通风干燥的地方自然干燥。4.再将干燥的桃木坯加固束缚成捆进行烘干,经过处理后的桃木色泽美观,不开裂、不变形、不虫蛀。

第二步,手工雕刻。首先,要有一张好的画稿,一张好的画稿决定了一件桃木工艺品未来的命运。根据画稿的图案,雕刻艺人进行精心的雕刻。然后,经过打胚、粗雕、细雕,要求做到有层次、有动势,比例协调、重心稳定整体感强,从下到下,从前到后,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一层层地推进。刀法圆熟流畅,要有充分的表现力。

第三步,修光。运用精雕细刻及薄刀法修去细坯中的刀痕凿垢,使作品表面细致完美。要求刀迹清楚细密,或圆滑、或板直、或粗犷,力求把作品意图准确地表现出来。

第四步,打磨。根据作品需要,将木雕用粗细不同的木工砂纸搓磨。要求先用粗砂纸,后用细砂纸。要顺着木的纤维方向打磨,直至理想效果。

第五步,着色上光。工具使用硬毛刷、小硬毛笔、调色缸。着色的颜料一般是水溶性的,如水粉、水彩或皮鞋油。它们的特点是覆盖性小,有较强的渗透性。

第六步,保护。作为最后一道工序就是给雕刻好的工艺品进行上漆或是打蜡。

3.传承之路


蒙阴多山地丘陵,勤劳善良的沂蒙人自古就有栽植桃树的习惯,素有“中国蜜桃之都”的美誉。蜜桃栽培历史悠久,全县种植面积多达65万余亩 ,桃木资源极其丰富。在沂蒙山区,自古以来,人们就有给孩子佩戴桃木剑、桃木手提篮的习俗,藉以祈求孩子百邪不侵、茁壮成长的美好愿望,蒙阴,中国蜜桃之都,佩戴之风尤盛。从而,也催生了该地区桃木工艺制品加工产业的快速发展。

1971年,石绍松出生在自古就有天下桃都之称的蒙阴县桃墟镇桃墟村。过去,村里有很多桃木雕刻艺人,他们都是木匠,而雕工则是许多木匠必须掌握的技艺。石绍松的父亲石运永是一位有着高超木雕技艺的匠人,从小耳濡目染,石绍松喜欢并掌握了这门传统技艺,传承了父辈们的木雕手艺。

石绍松的家乡是中国著名的桃乡,有着丰富的桃木资源。作为新一代桃木雕刻艺人,他有着开阔的视野,他决定将桃木雕刻作为一项产业做大做强。2015年,他的蒙阴蒙王桃木工艺品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并发起成立了蒙阴桃文化研究会。

秉承传承经典文明和中国桃文化精髓的理念,他继承了祖上传承下来的以手工精雕细刻桃木手工艺品的先天优势,并结合现代先进的加工技术,精雕细琢各种正宗桃木工艺品,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主要生产销售各种具有镇宅辟邪、吉祥纳福等寓意深远的桃木宝剑、桃木如意、看盘及各种样式的桃木挂件、手链等吉祥饰品,成为蒙阴县及桃墟镇两级政府大力扶持的具有浓厚民族文化的专业桃木工艺品研究制作单位。目前,石绍松的蒙王桃木工艺品有限公司有60多个桃木雕刻品种,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及海外市场。

近年来,石绍松为桃木雕刻文化的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作为新一代桃木雕刻艺人,他竭尽全力,让沂蒙的桃木雕刻工艺品走过了国门,走向世界。



4.探究:桃木雕刻品的文化内涵与产业化发展


桃木在我国民间文化和信仰上有极其重要的位置。桃木亦名“降龙木”、“鬼怖木”,是用途最为广泛的伐邪治鬼材料。我国最早的春联大多都是用桃木板做的,又称桃符,几千年来,桃木一直就有镇灾避邪之说,被称为神木。因此,就滋生了人们追根朔源、代代相传、深慎研究的中国桃文化。

通过精美的雕刻技艺,把一块块桃木变成植根于传统文化中的雕刻工艺品。这些雕刻品巧妙地运用人物、走兽、花鸟、文字等,以神话传说、民间谚语为题材,通过比拟、双关、谐音、象征等手法,创造出图形与吉祥寓意完美结合的雕刻艺术品,蕴涵着吉祥企盼,富有民间特色,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桃木是中华民族吉祥文明的象征,桃木雕刻工艺同样也是沂蒙文化的象征,它承载着丰富的民俗文化。

桃木自古以来就有“阳刚之木,五木之精”的美誉。史书上曾记载:桃木乃仙木,有镇宅、辟邪、纳福之神功,被人们视为吉祥、平安、长寿的象征。桃木雕刻技艺至唐代已经十分成熟,发展出了雕、镂、镌、刻、镶、嵌、剔、轧等技法。题材内容也十分广泛,有“吉祥图案”,如“吉庆有余”、“五谷丰登”、“平安如意”、“松鹤延年”、“龙凤呈详”;有戏曲人物、古代英雄、小说演义、神话传说、寓言故事等;有飞禽走兽,如鸡、鸭、鹅、兔、猪、牛、马、鹿、蝙蝠、鱼、虾等。 集中体现了民间工艺美术的共性,每件作品的形式、风格、审美趣味、工艺技法上,都有它独特鲜明的个性。

随着桃木雕刻技艺的传承与发展,桃木的辟邪文化渐渐被转化为吉祥文化,成为人们对吉祥如意的精神寄托。匠人们通过自己的手艺把桃木变成各种配饰挂件,走进人们的生活,受到人们的喜爱。丰富多彩的桃木工艺品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或佩戴于身上,或悬挂于墙壁,或摆放于桌几,营造了浓郁的吉祥文化氛围。

蒙阴的桃木雕刻工艺品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具有艺术价值,而且具有地域的独特性和文化寓意的独特性,最能满足文化消费者追求精美时尚、古朴典雅的消费欲望,这种旺盛的社会需求,为桃木雕刻的产业化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

在桃木雕刻工艺品的开发上,应以吉祥文化为主题,以精湛的雕刻工艺为依托,把吉祥文化与自然情趣完美融合,设计雕刻出集纪念性、创新性、艺术性和实用性于一身桃木工艺品,并根据市场需求,制定相应的方案,满足各种层次人的需要。

蒙阴县桃树栽培历史悠久,桃树栽培总面积超过60万亩,发展桃木雕刻工艺术品产业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目前蒙阴县从事桃木雕刻的不少,但规模都不是很大,多数为家庭作坊的模式,这不利于产业化的发展。民间的力量纵然是创造桃文化产品发展的初始力量,但如果想让其快速走向规模化,自然离不开政府的直接介入与推动。政府应该加大对桃文化商品产业的扶持力度,不断提高桃木雕刻品的工艺、内涵和品牌价值,推动桃木工艺品产业向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团化方向发展,将桃文化产业做大做强。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