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珠宝私人定制,下一站,未必奢华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0 14:56:27

去爱马仕定制一款提包,需要等待三年;香奈儿的门槛稍微低一点,定制一套套装需要240个小时,其中不包括往返欧洲试装的时间——珠宝当然也不例外,佩戴者和设计师要反复来回地沟通,以确保这个珠宝就是专属。中国,即使是拥有顶级消费能力的那部分金字塔尖的人,多数也等不及。


私定=时间+金钱?

时尚界卡尔·拉斐尔(KarlLagerfeld)谈起私人定制,说:“假如你拒绝支付足够的金钱,那同时你也就享受不到那份奢侈所带来的乐趣。不要说某个人不应该那样做,这就是资产阶级。”

诚然,“私人定制”这个舶来词汇,从它诞生之日起,就象征着王室、贵族、隐秘的少数人、奢侈。今天,“私人定制”不再以一个概念,而是以市场化标准进入中国,对于中国人而言,奢华并不是放在第一位的。左图为日内瓦珠宝手工作坊的主人Nicoll先生。 右图为Nicoll先生的珠宝手工作坊,虽不起眼,但曾为瑞典王室制作珠宝。



独有比稀有珍贵

曾有一位深圳的客人,做餐饮连锁,身价过亿。他说,父辈都是农民,家里几乎没有一件值钱的或者像样的东西留给他,他很希望有一件珠宝,可以从他这代起,传承下去。正如米兰街头的一个每天门前排长队的百年冰激凌老店,世代相传,子孙经营,这让一欧元的冰激凌,有了无限的价值。中国人骨子里的传承感,并不比老外少,于是开始了艰难的找寻原材料的过程。


说艰难并非上好材料难找,而是需要找到客人的情结所在。数次的沟通,了解到,他年轻时曾经下放到新疆,与他现在的妻子在同一个支队,两人彼此爱慕,那时条件简陋没有通讯工具,年轻的两个人相约,只要晚上有上玄月,两人必定月下相见。这一轮明月成了他们的定情物。得到这一讯息,欣喜极了,月光石就是他的情结。


一来二去,一件月光石的手镯雕琢完成。最终决定做成的这一手镯,寓意牵手终身,中国人的传统—任何事情都讲究一个好彩头。


客人看到成品,很满意,材料不是最稀少的,价格不是他购置的珠宝里面最贵的,他说独有比稀有更珍贵,传承下去的是情结、故事和他的美好祝愿。


或许你无法超越时空像奥地利大公麦西米伦那样为玛丽公主制作世界上第一枚钻戒,但你绝对可以续写当下的爱情交响曲,用一件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珠宝为爱情传承。私人定制,它就像马斯洛层次需求理论塔尖上的建筑,存在于人类需求层次的顶端,但作为一种装饰品和情感凝结,它从来不会因为价格而失去意义。



私定,你慢点走

国人被一个词充斥:“高大上”。微博的时尚人士们踊跃分享着国内外各种秀场,显示着这就是自己的“高大上”生活,朋友圈的土豪朋友晒着刚入手的名人同款单品,暗示着这就是自己的“高大上”品位。我想起数年前,奢侈品在中国第一次的兴起,无数人以获得一件LV的包包为荣耀。


人生最痛苦的事是生活在一个世界,出入的却是另一个世界。在你盲目跟风的时候,请尝试问问自己:“我也许知道当季流行色是忍冬花色还是裸肤色,但我知道最适合自己肌肤的颜色是什么吗?”,“我也许知道当季流行风格是波希米亚还是波普,但我知道最适合自己气质的风格是什么吗”?


“我最深的渴望是什么?”“高大上”这个词形容珠宝私人定制也很贴切,花钱去定制一款珠宝若不是为了让人羡慕,而仅仅是一种自我肯定的气度,那真是极好的一桩美事。


在瑞士游学期间,笔者到日内瓦旅行,日内瓦青年旅馆的旁边一个隐秘的街道里,一个珠宝手工作坊密居于此,说是密居因为它实在和繁华的商业挂不上钩,极不起眼。一位老人家带着眼镜磨磨打打,走进一看,是在做一枚钻石戒指,见有游客拜访,老人家起身倒了一杯朗姆酒便坐下接着打磨。墙壁上的石灰已经掉落并且泛黄,而老人的器具,却个个锃亮。后来老人说,他曾为瑞典王室制作珠宝首饰,小店不显眼的地方留存着王室的照片,而詹妮弗·安妮斯顿也是他的客户。


他笑称自己是为了年轻的日内瓦姑娘只身来到这里,一住就是20年,客人却并没因此减少,名人屡见不鲜。他说他是个固执的人,“如果这颗大的惊人的钻石并不搭配你,那么就让它在圣诞节的广场上呆着吧。”喜欢这个幽默又智慧的老人家。临别,他送了一本他写的书—《Life Of Jewels》,并知道了他的名字:Nicoll。所谓定制,它的本质其实恰恰是—超物质化。


中国的私人定制你可得慢点走,好好走,不然一不留神,就变成了大家望尘莫及或者臆想出的世俗之物,而中国经济的发展,教育的优化,大多数人都想踏实的拥有属于自己的私人定制。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