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孩儿 || 《半亩花田》作品赏析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0 14:56:27

《半亩花田》作品赏析

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了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都有无限的本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个黄花,就开一个黄花,愿意结一个黄瓜,就结一个黄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黄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他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地飞,一会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又从墙头上飞走了一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这个。只是天空蓝悠悠的,又高又远。


亲爱的书友们,大家下午好!今天是书友会的盛大的节日,我们的书友文集《半亩花田》第二卷正式出版了。记得第一卷《半亩花田》出版时我说,蘸着月光和泪光把文字擦亮,此时我已经分不清是汗水还是泪水,而这期半亩花田出版,我想说,我爱你们,且认真的!


书友会走过了快两年了,其中有多少人像流星一样,从夜空划过,他们来过,且认真的。而又有多少人在不断的加入,有多少人一直在陪伴和坚守,在这里,我向所有参与过《半亩花田》的作者说声谢谢。


在今年的《半亩花田》中有21位老会员,30多位新会员,也有很多新会员的作品都是处女作。当我看到拿到这期《半亩花田》时,我感觉这里就像是萧红笔下祖父的后花园。 


说起散文,我想说我最喜欢的是贾平凹的散文。他的散文既传统又现代,既写实又高远,语言拙朴,憨厚,但是内心却波澜万丈。


散文最忌讳的是俗气。我想起钱钟书先生曾有一篇文章说的就是文学中的俗气。这种俗气找遍了化学书,也看不到,却唯独在文艺和社交里才能碰见。当然,文艺和社交里面还有一些化学书里找不到的,如寒酸气,泥土气,但是无论哪种气都没有俗气那样难以捉摸。因为其他的气虽然是超越感觉的,但是它的名字确实籍感觉中的事物来比方着。如说到酸气,你会联想到山西陈醋;说到土气,你又会记起青草池塘的气息;而唯一俗气,是空虚的,寻不见的,俗比气更抽象。 


那么什么是俗呢?钻戒戴在手上本来是美的,但是如果十个手指全部戴满了戒指,我们定会认为俗,太俗。胭脂擦在脸上也是美的,但是如果涂的仿佛火烧云一样,我们也会感觉俗,太俗。写文章也是一样,简单朴实的文笔,你至多觉得枯燥,但不会嫌俗的,而填砌美丽辞藻的镶宝文章,便有俗的可能。还有一类文章是引用古典,通篇都是引用名家的话,这个说,那个说,独独没有自己说,这样的文章我们叫补窟窿。就如一件衣服,如果上面缀满了补丁,定是让人失去了欣赏的欲望。尤其今年我读了很多民国时期及现代名家的作品,如萧红,张爱玲,沈从文,以及三毛,冯骥才, 贾平凹,莫言等,他们虽然饱读诗书,但是作品中却从来不曾引用古人的词句,我从他们的作品中看到的他们人性的纯真。唯独胡兰成,几乎没有一篇文章不引用典故和古诗,这让我想起两个字;卖弄。那么一个喜欢卖弄的人怎么可能拥有一颗纯真的心呢?所以他娶八个老婆并选择了那样的一种人生,就有情可原了。


我记得在我二十岁时写散文也喜欢引用经典,比如我有一篇散文名叫《青苹果,红苹果》,开头写:


张爱玲说,每个男人的心中都有两个女人,一个是红玫瑰,一个是白玫瑰。娶了红玫瑰,红玫瑰便变成了墙上的一滩蚊子血,白玫瑰却永远是窗前明月光;而娶了白玫瑰,白玫瑰便变成了衣服上的一颗米饭粒,而红玫瑰却是心口上的朱砂痣。


在我的心中也有两只苹果,一只青苹果,一只是红苹果。当年闯进伊甸园,我冒冒失失地偷吃了一只青苹果,后来发觉平淡无味,便一直放不下枝头高挂的红苹果,很想知道红苹果的味道......


很显然,这篇文章受到了张爱玲的启发,但是如果把张爱玲的话去掉,直接写:在我的心中有两只苹果,一只青苹果,一只是红苹果。当年闯进伊甸园,我冒冒失失地偷吃了一只青苹果,后来发觉平淡无味,便一直放不下枝头高挂的红苹果,很想知道红苹果的味道......是不是更妙呢?


我们看当今的大家,如冯骥才,贾平凹的文章,他们的作品无论从数量和质量上都取得了惊人的巨大成就,从他们无须任何掩饰的散文创作里,你能够看到一个真实的他们。打开他们的任何一篇文章,你都会感觉清新,洁净,读着痛快。你会感叹,这普普通通的汉字,怎么一经过他们的组合就有如此的魔力?而无论是冯骥才还是贾平凹,其散文语言最显著的特点是朴素自然,绝少引用他人的思想和词句。散文既传统又现代,既写实又高远,语言拙朴,憨厚,但是内心却波澜万丈。


作家徐迟曾说:“散文作家不仅要掌握华丽的文采,而且要善于控制它,不仅要掌握朴素的文章,还要善于发扬它。写得华丽并不容易,写得朴素更难……越是大作家,越到成熟之时,越是写得朴素。”而这些大家他们的文章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无论记人叙事还是写景状物,从不用气势去鼓动,而是用平和朴素的语言,准确生动地表达作者此刻的情绪感悟,达到以俗为雅、以拙为巧的效果。具体表现为:朴素中见真情, 蕴哲理,含幽默,出诗画。


而我们书友的文章恰恰不俗,虽然有很多作品是处女作,但是那份纯真,纯粹,纯净,却是从心底流淌出来的。


如春晖的《学徒工》,这是春晖的处女作。文章讲述了一个失去父亲,和母亲相依为命的女孩子自强自立,去理发店做学徒的经历。


(春晖散文《学徒工》)精彩片段:


以后的日子,我每天都是最晚走的一个,最早去的一个,慢慢的我熟悉了师傅所谓的家务活,包括洗衣服、收拾家、做饭、接送孩子、生炉子等等我统统都做,只为了让师傅能多教我点东西。

 

冬天到了,因为我们用的是外面井里打上来的水,那时候的井,不像现在的井是可以压出水的,那时候的井是用水桶上面栓根绳子从井里拔上来的,冻的我的手上都裂开了小口子,再加上我每天练习剪刀无名指上卡起了泡,皮脱了一层又一层。但是,这些都没有阻挡我坚持学习的决心。


到了年底生意忙的人手不够,师傅又招了几个学员,人又多了起来。突然有一天师傅说,以后这些家务活可以交给新来的干,你要帮我烫头发、染头发、给我打下手。我的伤口被烫发水腐蚀着,两只手在过年的时候都不好意思拿出来,指甲上面全是黑色的染发剂,洗也洗不掉。这样的学徒生活一学就是两年,技术是学到很多,但心里高兴的同时夹杂着难受,嘴上不想说,怕妈妈心疼。


由于家里父母亲对我的宠爱,我没干过什么活,可是父亲离开了我们,所以我必须什么都会做。也许就是这样的学徒生涯,给我的生活奠定了自食其力的基础。


洗衣服、收拾家、做饭、接送孩子、生炉子......冻的我的手上都裂开了小口子,再加上我每天练习剪刀无名指上卡起了泡,皮脱了一层又一层......我的伤口被烫发水腐蚀着,两只手在过年的时候都不好意思拿出来,指甲上面全是黑色的染发剂,洗也洗不掉......这样的学徒生活一学就是两年,技术是学到很多,但心里高兴的同时夹杂着难受,嘴上不想说,怕妈妈心疼......由于家里父母亲对我的宠爱,我没干过什么活,可是父亲离开了我们,所以我必须什么都会做。


这些细节若没有亲身经历过怎么会写得出来!


从春晖的文章里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坚强懂事独立的女孩,春晖出生于1983年,做学徒工时是1998年,15岁。因为父亲不在了,所以她成了母亲的天,为了母亲为了生活她能够忍受并接受生活给于她的一切磨难。我想,此刻我们应该把掌声送给春晖 。


接下来我想说说聪语如斯的文章,她的笔下所展现的都是市井百姓,她的文笔简洁不失幽默,看似柴米油盐却蕴含着诗意。她才是真正的将日子过成了诗。


聪语如斯的这篇《人到中年》就像一首诗,语言是那种简洁的美。她没有用过多的文笔去表达人到中年后的种种,而是以诗意的笔法描摹了夫妻到中年后对待感情的慵懒,懒得连一句话都不想说。她的 这篇散文语言简洁质朴,自然流畅,寥寥数语就可以描绘出生动的形象,勾勒出动人的场景,显示出深远的意境。


慵懒的午后,和煦的阳光,宽阔的阳台,舒适的藤椅,男人和女人,健硕丰满,这都是人到中年的标志。阳光和煦,微风正好,花香阵阵,女人没话找话:“天气真好!”“嗯。”“天真蓝!”“嗯!”“空气真清新!”“嗯。”不管女人说什么,男人总是漫不经心地敷衍:“嗯。”逐渐的两个人便少了话语,沉默,寡言。这时候阳台上飞来了两只暖雀。大家看,这个暖字用得非常妙。相和歌辞里有这样的诗句:双双野田雀,上下同饮啄。暖去栖蓬蒿,寒归傍篱落。是说田野里的两只麻雀成双成对,一块寻觅吃的,一块找水喝,天气暖的时候一起栖息在蒿草中,天气冷的时候就双双飞入农家的院中。一个暖字,代表的是相濡以沫的感情。看这两只麻雀叽叽喳喳的说着情话,女人幽幽的说,这两只花雀一定还年轻,没有到中年,意思是说,人到中年,感情就变成了敷衍,应付和沉默了。这篇散文非常有画面感,像电影片段,看似简单,却引人深思。慵懒的午后,和煦的阳光,宽阔的阳台,舒适的藤椅,健硕丰满的男人女人,男人定是事业有成,女人是依附男人的阔太太。但是,男人在看一本厚书,女人在手机刷屏,所以,此时的这个女人让我想起了《我的前半生》里马伊琍扮演的罗子君。如果此时这个女人手里捧着的也是一本书,我想,故事就又改变了。


聪语如斯的文章魅力就在这里,看似简单得不能再简单,却让你捉摸不透,她用市井人物告诉我们,生活不只是苟且,还有诗与远方。而真正的远方就是最近的人间烟火。


在这部《半亩花田》中有两篇写母亲的文章,读后让人动容。一篇是董达峰的母亲,我们曾经说过,一篇好的散文应该有四有,或有趣,或有用,或有料,或有力。而董达峰这篇文章就非常有力。记得贾平凹有一篇文章叫做《写给母亲》,斯琴高娃朗诵时全场潸然泪下。我们每一个的心底都有一个最柔软的地方,不能碰触。只有失去了母亲以后,你才知道真正的痛是什么!真正的孤独是什么!真正的无家可归是什么。


(董达峰《母亲》片段:)

您弥留时看我的眼神,我是永远也忘不了的。我在您那越来越失却生命光泽的眼睛里看到了痛苦,看到了渴望,看到了无奈。毕竟您眼中的我们,永远是一些长不大的孩子。您怎能舍弃我们,撇下我们,形单影只,被迫去到另外一个世界,一个陌生的世界,即使那是一个没有疾病、没有忧愁、没有劳累、只有安康的极乐天堂?!

 

曾几何时,我又回来看您。在这万籁俱寂时分,娘!您还能以您慈祥的目光看看我吗?哪怕是稍纵即逝也好!哪怕是一时半刻也好!

 

娘!我多想我一觉醒来,又能看到您在我的脚后纺棉线,或在那一架些微作响的织布机上织土布,或盘起双腿,一针一线衲鞋底。我真的太喜欢穿您亲手做的千层底布鞋了。穿您亲手做的千层底布鞋,走在熙熙攘攘的人流中,分外舒坦,分外踏实。

 

娘!我多想我一觉醒来,又能看到您用布帘挡上门窗,帮着父亲给坯模钉铁条,或拿出盛放划粉、尺剪、针线的细高粱杆编的活簸箕,给我们几个收拾穿戴。我真的太喜欢大哥上大学时带走的那一件白色前系扣绒衣了,那是当时家里唯一一件别人送的成衣,也是那时家里最高档的衣服,大哥想要穿走,父亲不同意,但您在他成行之前还是偷偷放进了他的背囊。

 

娘!我又什么也不想看到,只想看到您已伴我躺下,您辛勤操劳了一辈子,难道还不应该安然入梦,早睡早起?


《半亩花田》的书稿我至少校对了五遍,这篇文章读一次哭一次......


高海英的《念母亲》是又一种不同的感觉。单看题目,没觉得什么,但是读完又觉得单单是这个题目就已经让人为她点赞了。因为这里的母亲不是她的亲生母亲而是她的婆婆。我们见惯了《婆婆也是妈》这样的题目,也是妈,就是说在作者心里其实婆婆和妈还是有区别的,而高海英直接写《念母亲》,在作者的心里婆婆和妈都是母亲,是没有厚此薄彼的。而且她的文笔非常的成熟大气,语言非常的纯净优美,但是也有小小的不足,比如说,写母亲去世,香消玉殒。还有母亲年轻时能够与古代四大美女相媲美。这两处都欠斟酌。


一篇好的文章不但要有情感还要有思想,那苏思远,他的文章就一直很有思想有高度,他的这篇《皮带》写的是自己和父亲的一种关系状态。他从梦见父亲写起,在童年的记忆中只有责骂,那么说明父亲是个很严厉的父亲,因为父亲严厉,所以他不服气,也习惯了顶撞父亲。他身上的这条皮带是父亲单位发的,父亲没舍得戴,给了他。他是带着这条皮带和与父亲的争吵离开了家,之后实习,工作,被生活逐渐抹平了棱角的他再看这条伴了他四年的皮带,忽然就懂得了父亲。


皮带上到处都是划痕,,闪亮得有一些刺眼,有一些想流泪。生活可能让我们遍体鳞伤,但是父亲给于我的精神却永远熠熠生辉。


最后我再说说大老笨,罗标的这篇大老笨错字连篇,五位编委五次校对修改了一百多处错别字,但是这篇文章我没有撤,为什么?因为它的确是一篇好文章。


我们很多人写小动物,都喜欢以人去写,写成宠物。而罗标是以拟人的方式写好朋友大老笨一家。我常觉得不管是猫儿狗儿还是一草一木都是有灵性的,我写云,写风,写花,写草也都是用拟人的方式来写,我看青山多妩媚,青山看我应如是。我们都知道地不畏其低,方能聚水成海,人不畏其低,方能孚众成王。世间万物万事皆起于低成于低,低是高的发端与缘起。高是低的婵变与演绎。当我们低下身去亲吻一朵小花一棵小草的时候,我们的灵魂反而是纯净的。同样,当我们像对待朋友一样去对待小猫小狗的时候,我们的灵魂也是神圣的。所以,写动物,最好的方式是拟人。


当然,还有刘钰国,三友兄,等人的作品厚重,出手不凡,需知识和岁月的积淀才成。


在这部《半亩花田》中还有很多的好文章,我不能一一点评了,但是从整部书中我能够看到书友们心中的善良与美好,我愿意同你们一起善良下去,共同种植我们心中的这半亩花田。

作者简介

水孩儿,原名吴燕燕。内蒙古作家协会会员,包头市最美书友会会长。《中国当代CEO》杂志,《中华艺术家》杂志专栏作家,游读会签约作家。

 

1974年出生于河北唐山。自16岁开始发表作品,26岁以剧本《家长里短》为人所共知。中央电视台,中国妇女报,辽宁青年,河北日报,河北电视台等全国三十多家媒体为其做过专题报道。曾出版诗文集《妹妹,你是一滴纯净水》,《魔幻小狼窝》散文集《一朵云》,长篇小说《亡国之君李煜》,《那段梦里花开的日子》等。

 

喜琴棋书画柴米油盐及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认为书房和厨房是女人最好的修行场所,现居内蒙古包头。

执行主编:依然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