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玉界:我要把这件唐代翡翠甩你脸上——揭秘大唐永泰公主翡翠戒指之谜!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0 14:56:27


话说前几日日


小编在朋友圈看到一篇文章


标题取得很嚣张


这标题把本宫吓尿了


唐代!翡翠!

脸还脸! 



文章从永泰公主简历开始


写到公主死因之谜


最后,重点来了



文章中赫然惊现一张号称


永泰公主的残骸图片


而且,还特写了残骸手指上的翡翠戒指



小编果然惊呆了


但是


职业直觉让本宫感到蹊跷


因为这枚翡翠戒指的戒面工艺


和唐没有半毛钱关系


看起来最多到清晚


金属镶嵌的工艺更是没有半点大唐气息


于是


本宫决定深扒一下



小编找来了1964年的《文物》



因为此册有官方最早的挖掘简报


1964年的《文物》第1期第7页赫然出现


唐永泰公主墓发掘简报——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


简报详细的还原了整个掘过程



注意上图中提到


人骨架也很零乱,人骨遗迹:保存不完整


仔仔细细的前后读了几遍


没有看到任何翡翠的字眼



怎么会这样呢?


会不会六十年代的考古工作者


把翡翠和玉器放在一起呢


那我们来看看随葬器物吧



终于看到玉器二字




注意


玉器共10件!


考古挖掘报告可不是开玩笑的


多写或少写一件!


要吃不了兜着走的



还好书中还附有照片


这些镇墓兽真的好精彩


黑白照片也掩饰不了盛唐的风采


动物佣也相当精彩



终于


有玉器了



太小气了


只放了6件!


说好的10件呢?


还好


很快小编找到


1999年的


台北故宫博物院《故宫文物月刊》


《唐永泰公主墓出土的玉器研究》一文

文中摘录:

泰公主墓共出土玉器十件,从已发表的照片可知有:玉璜、玉佩、玉框、偏心孔环等。


玉璜两件,大小相同,青白玉,半璧形,两端各钻一孔,通体光素无纹,通长5.8、5.7、厚0.2厘米(图一)


蝙蝠形大玉佩一件,青白玉,扁平体,形似蝙蝠,通体光素,在头部、尾部、两翼上各钻一孔,尾、翼处镂成形孔,通长10.4、高5、厚0.4厘米(图二2)

蝙蝠形小玉佩一件,青白玉,形体较小,但形制与上件大致相同,通体亦光素无纹,在头部,尾部及翼部亦各钻一圆孔,通长5.4、高2.9、厚0.25厘米(图二1) 


长方形玉框一件。青白玉,玉质晶莹鲜润,扁平体,大致呈长方形,一窄边略呈弧形,玉框背面平整,正面外鼓,四角各钻一透孔,通体光素无纹,通长4.3、宽3、框边宽0.6、厚0.5厘米(图三)

偏心孔玉环两件,大小相同,青白玉,扁平体,椭圆形,在偏离圆心处钻一圆孔,在椭圆形周边钻有五个透孔,通体光素无纹,长径3.2、短径2.8、孔径1.0、厚0.2厘米(图四)



上述七件玉器的时代应大致与墓葬时代相当


但这些玉器有什么用途呢?


文章作者也给出了研究答案



1996年,陕西历史博物馆曾举办唐代妇女服饰展,将这七件玉器串在一起,形成一个所谓的唐代玉组佩。由于永泰公主墓出土的玉器原始位被扰乱,况玉器有的已被盗出墓外,依靠现有的被扰乱位置且不完整的玉器已不可能复原玉组佩。20世纪70年代在陕西礼泉县昭陵陵园内发掘的越王李贞墓出土了较多的玉佩,可组成一个完整的玉组佩,但由于玉佩在墓中的位置也被扰乱。20世纪80年代在长安县发掘的唐代韦氏家族墓中也出土了八件玉佩,同样,玉佩在墓中的原始组合关系亦不存在;但令人欣慰的是,在20世纪70年代初发掘的陪葬乾陵的懿德太子李重润墓石椁上宫女线刻画中,两个宫女腰部均佩有完整的玉组佩,这应是唐代玉组佩组合最完整最可靠的依据,透过这一组佩就能清楚地说明永泰公主墓出土的两件玉璜和两件蝙蝠形成佩在玉组佩中的组配关系,略有差别的是李重润墓石椁线刻画所见的玉组佩中部下端的佩大致为磬形,永泰公主墓出土在此位置玉佩为蝙蝠形。


而长方形玉框和偏心孔玉环根本就不是玉组佩的组成部分。 那么长方形玉框和偏心孔玉环的用途究竟应该是什么?


图①:唐 窦皦墓出土 《玉梁金筐真珠蹀躞带》


图②:唐 窦皦墓出土玉带矩形銙和忍冬形蹀躞带饰


1991年,陕西省的考古工作者在长安县南里王村发掘了一座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的墓葬,墓主人名窦皦,是唐代一位将军。此墓出土了迄今为止仅见的一条完整的金筐宝钿玉带,其中的四块长方框形、其结构为背面夹鞮,底部衬以金板和铜板,玉框四角各钻一孔透以金钉将玉框、鞮和金板、铜板钉在一起,玉框内为金筐宝钿珍珠装,而这四件长方形~的玉框和永泰公主墓的玉框几乎完全相同,这就足以说明它们的用途是完全相同的。另外,永泰公主墓出土的偏心孔玉环和20世纪70年代初在西安何家村唐代窖藏出土的一条九环蝶躞带上的偏心孔环又是完全相同的。玉带上的偏心孔环一般都是作为带扣上的插扣针之用,相当于现在的皮带上的扣眼,前述窦皦墓的金筐宝钿珍珠装玉带上的扣眼,唯为宝钿珍珠装,但孔眼仍为偏心孔。这一切都可说明永泰公主墓中原随葬有完整的玉带,其中长方形至少亦是金筐宝钿珍珠装。而永泰公主墓出土的随葬品中亦有三十余件金带具,由于遭受盗扰,已不知原来是几条带具。


现在有了7件了


还有三件呢?


如前所述,永泰公主墓共出土玉器十件,上述七件玉器目前均收藏在陕西历史博物馆。那么,其余三件玉器又在何方?经过笔者追寻,终于在乾陵博物馆找到它们,打开纸袋一看,三件玉器上尽管沾满了淤土,经用清水一洗,均露出了庐山真面目,令人喜出望外,一件谷纹玉璜、一件出廓镂雕螭纹璧、一件走兽游鱼佩,它们都与唐代玉器造型、纹饰大相径庭,我也由此领悟出了简报对这三件玉器未详加介绍的一点奥秘吧。


谷纹玉璜玉色洁白晶莹,弧形,璜体两面均雕出颗粒饱满且排列整齐的谷粒纹,手摸谷丁有扎手感,内外弧边均有一条凸棱,两端无孔,仅在外弧边缘正中钻一细孔,迹象表明,此璜极有可能是由谷纹璧改制而成,通长14、宽3、厚0.3厘米(图六),此谷纹玉璜的制作年代当为战国晚期至汉代早期。

镂雕螭纹出廓璧(残)此璧虽残,但玉质极佳,洁白无瑕,工艺颇精,仍不失为精品。璧好缘完整无损,中心下凹,并且以双阴短线将好缘划分为九等份,璧肉部位镂雕出两条对称的螭,其中一条形象较完整,呈回首行走状,螭头大致呈梯形,双耳尖耸,以阴线雕出双眼、眉、长鼻,其中一面额上有阴线圆圈饰,雕出两小角,并沿螭颈方向阴刻一长角,角尖呈尖弯状,螭腿前弓后蹬,劲健有力,长尾,尾端呈花朵状回卷,螭身饰阴线圆圈,或饰短细阴线,以表现螭之毛发和斑纹,璧之外缘形制、纹饰与好缘基本相同,出廓部分因残缺较多,虽能看出亦是镂雕,但完整形象已不可知。好径2.2、外径7.5(厚0.3厘米(图七)。出廓璧最早为战国时期,但此玉璧螭之形象和螭身上所饰密集短阴线及阴线圆圈恰与宝鸡市北郊东汉早期墓所出土的玉辟邪极为相近,另外螭之尾部呈花朵状回卷亦是东汉时期的特征之一,因此,此玉璧当为东汉早期之作品。


走兽游鱼佩一件,青灰色,扁平体,上部镂雕一走兽(似龙似熊),阴线刻出三角眼,颔下有髯,头顶琢出一角,四条粗壮腿呈行走状,尾部回卷,身躯、四肢及头顶等地多镊孔,并饰有阴线、短阴线和稀疏的阴线圆圈纹,兽足下为一长条状玉,两端和中部各钻一透孔,下连一条游鱼,鱼身平直,鱼尾分叉,两面均以阴线雕出鱼眼、鱼鳃,一面还以阴线雕出部分密集的鱼鱗和背鳍,另一面则雕出长短不等的细直线,走兽通长9.5(高4厘米;条状玉通长11厘米,鱼通长6厘米,厚度均为0.35厘米(图八)。此件玉佩上的走兽四肢粗壮,形象凶猛,但背部又十分臃肿、累赘,身躯上所饰细阴线纹和阴线圆圈纹似有东汉玉器之遗风,但走兽头部又不同于东汉,却与湖南安乡县西晋刘弘墓出土的玉樽上浮雕的龙头极为相似(图九),鱼之形象时代更早,与西周玉鱼相近,显系仿古之作。因此,笔者以为这件玉佩应定为魏晋时期的作品。它也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一件将走兽和游鱼雕琢在同一件玉佩中的玉器。




湖南安乡县西晋刘弘墓出土的玉樽







至此


永泰公主墓10件玉器水落石出!


说好的唐代翡翠呢?


我们搜下还不少这类文章



此刻本宫真想把这个


唐代翡翠


甩这些八卦小编的脸上



看点书再出来混啊 


再有人在本宫面前说


永泰公主墓出土的翡翠戒指


我直接和你翻脸!


往期精彩回顾












(文章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文创大师:中国古玉设计镶嵌第一品牌

古玉镶嵌、文创设计、数字文物、非遗传承


文创大师客服:4008804981(全国热线)


       古玉界公众平台汇集了全国古玉界精英和玩家,以传播古玉文化,弘扬中华文明为己任。如果喜欢我们的文章和古玉镶嵌设计,可以长按下面的指纹部位,关注“古玉界”公众平台。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