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喜欢做手链,就把她培养成香奈儿吧!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0 14:56:27


事实是几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缺点,尤其在某方面有出众天赋的人,他们往往在另外的方面会表现出更明显的不足,比如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具有某方面特殊才能的人,他们往往不善言辞或不拘小节等。


孩子正处于成长阶段,能量尚处于萌动状态,而世界有太多的事情需要他去认识和适应,几乎每个人都有“牛顿”的潜能。如果什么事都要求他做得符合成人的意愿,都要去修理和强行矫正,这其实不是教育,是对他成长的不间断干扰,会破坏他的潜能。求完美的家长,最多能培养一个“平庸的大多数”,而这也需要有足够的幸运。换句话说,要想培养一个尽可能如意的孩子,就要学会欣赏孩子一些不如意的行为。凡有冲突,必有伤害,放下改造思想,才可避免把“牛顿”修改成“牛倌”。


在理论上人们都承认孩子和孩子是不一样的,但在实践中,人们往往害怕孩子与众不同,特别是孩子的行为与主流价值取向不同,或和父母的设计路径不同时,很多家长就会忧心忡忡,力图改造孩子。



一位年薪很高的家长对我说,他9岁的女儿酷爱用各种小珠子穿各种各样的项链和手链,家长给的零花钱基本上都买珠子和丝线了。浪费时间不说,还耽误了写作业和练琴。家长给孩子做了很多次思想工作都没用。他问我:如何既不伤害孩子,又能制止她继续做珠串?这位家长自己上名校、进名企,工作上兢兢业业,升迁很快。这也许让他有一种错误认识,以为自己走的这条路才是正道,先有好的功课成绩,然后上好的学校,这才有可能进入好的工作单位。所以在他看来,只有提高考试成绩是可靠的,别的都不可靠,痴迷于和功课无关的东西,就是不学无术。


我说:孩子有一种爱好,这是多么好的一件事,为什么要制止呢?你希望孩子学习好,目的是什么,不就是希望她长大后有不错的工作,有好的前途吗,为什么潜意识中一定要把她的将来定位为一个像你一样的白领,而没想她有可能成为珠宝设计大师,成为中国的香奈儿呢?


大千世界丰富多彩,人的爱好也五花八门。一个人喜欢什么,醉心于什么,会受天赋和环境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微妙得令人不可捉摸。但在爱好的问题上,有一点总是相同的:爱好就是天才。可以说,一个人对某件事痴迷有多深,天才就有多高。所以我们可以这样假设,“强烈爱好”是上帝对一些人的偏爱,是给予其特殊的关照。而童年由于较少受到外界功名利禄的影响,偏爱的痕迹会表现得更足,更容易被人识别,所以更需要被珍惜。而且,爱好并非一定会和功课冲突,做好了,反而会成全功课。



我给这位家长的建议是,帮孩子找一些和饰品设计相关的资料,从简单的图册开始,让孩子了解配饰设计的基本情况,读著名设计师的故事,了解世界各国的设计文化,带孩子去参观珠宝展,顺便旅游,进而认识世界地理、世界各地的习俗、宗教、传统等……衍生的知识是无穷无尽的。孩子读过这么多书,了解这么多常识,走过这么多地方,再反过来学功课,岂是一件难事?不管她将来是否从事珠宝首饰设计,都会是一个优秀的人才。这位家长肯定背诵过孔子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生活中怎么就想不起来呢?


文化程度偏高的父母总体上肯定会给孩子更好的教育,但有时也会陷入偏见或思维定势中,最典型的是经常会有意无意地设计孩子的未来,以自己对生活的理解,来规划孩子的人生,这反而有可能降低孩子的前程高度,束缚他的发展,使其“泯然众人矣”。家长希望孩子有卓越的能力,有美好的前程,就不要让儿童放弃自己的兴趣以服从家长安排,这一点在大事件小事件上基本都适用。教育家A. S. 尼尔说,那些对功课不热心的学生,在训练之下念完大学,将来成为没有想象力的老师、平庸的医生和无能的律师;他们本来也许是上等的技工、顶呱呱的泥水匠或第一流的警察。爱默生说过:“如果一个人不屈不挠地坚持自己的才能,并且一直坚持,那整个世界就是他的。”他们说的,不正是中国千百年来流传的那句“行行出状元”的古话吗?



当然,儿童的潜能并非脆弱得不堪一击,它常常有一种顽强的力量。事实证明,在家长或教师两方面,只要有一方能为孩子提供良性引导,孩子的潜能往往就不至于被磨灭,甚至有可能被刺激得更有张力。我们从很多杰出科学家、思想家或艺术家的传记材料中总可以看到,他们的成功,除了自身的天赋,至少需要这样的条件:要么有懂他的家长,要么遇到理解他的老师。人生只要获得一种幸运,“牛顿”就不会成为“牛倌”。


本文摘自

尹建莉老师著《最美的教育最简单




扫描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免费试听 科学队长音频课程

↓↓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