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尼!刚买的金戒指怎么就变色了?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0 14:56:27

最近这几天广东那边的电视台又爆出来这个新闻了:一男子在广州市天河城内一家珠宝店买了一枚纯金戒指给老婆做生日礼物,结果老婆戴了还没有一天,金戒指就变色了!她们认为这枚金戒指是假的,就去珠宝店要求退款。


来,先让我们看看这对夫妇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现金戒指变色的:



那么问题来了!这枚金戒指真的是假的吗?

记者曾前去采访该珠宝店的营业员。得到的答复是这样的:


截图信息有限,我来大概简述一下营业员的解释。营业员说了,金含量是千足的,变色不是说是氧化,而是接触到了某些化学物品导致变色。营业员还说了,真金不怕火炼,让阿英把这枚戒指做过火处理,如果烧完还是这个颜色就说明金子有问题,否则就不是。营业员说了,金子一过火的话,里面有什么东西就会呈现出来,金子就会变回本来的样貌。

结果,她们还真去过火了,但是金子并没有变回本来样貌。这时候当记者再询问营业员时,营业员的反应明显......傻掉了......


小百科分析:首先,我应当表扬一下这位营业员:她能做到不像大部分导购那样不管三七二十一上来就说氧化,还知道有化学物质污染这一说,说明至少当初参加培训时应该还是听了讲的。不过同时我也要批评一下这位营业员:谁告诉你金子过火以后就一定能回复原貌的?你能保证过下火杂质就一定能析出?你能保证过火以后不用抛光?你能保证过火了金子就不变色?

这里,话要说远一点,其实反映了消费者在日常最容易犯的一个错误:涉及到专业性的问题第一反应居然是去问导购,问珠宝店老板,而不是去问检测机构,问珠宝鉴定师。这就最容易形成误导:导购也好,珠宝店老板也好,他们几乎不会是专业出身,他们的珠宝知识或许来源于公司组织的集体培训,或许来源于自己在外面学习的考证培训班,或许来源于数年自己在市场上的实践经验积累,但这些都不会让他们具备足够扎实的专业基础,也无法让他们真的明白种种问题的背后究竟是什么原因。还是那句话: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

那么我来说说这枚金戒指变色的几个可能性吧:

1、氧化。氧化也分很多种,做工的时候沾染了油污、杂质,容易导致氧化变色。金属本身杂质元素的析出一样能导致氧化变色。

2、化学元素污染。最典型的就是汞污染(这一点小百科我以前专门科普过),不要以为汞元素在日常生活中少,其实到处都是,最简单的例子就是化妆品。金遇汞变白,还经常失去光泽。

3、环境因素导致。高温、潮湿、干燥、空气中化学元素含量高等,一些非理想环境一样可以导致金首饰的变化。

4、染色。这一点听起来很天方夜谭,但确实也是真实存在的。金银首饰被其它物质染色了,主人没注意,还以为是金子有问题。不过这种情况自己就容易判别。大部分时候这种情况都不会染的太深,擦一擦都能擦掉,需要注意的是有时候染的比较深时,容易让人形成误判。


那么再来讲讲营业员所说的“过下火”,也就是所谓的“真金不怕火炼”。

要讲到以火试金这种方法其实就是“火试金”,“火试金”自古便已有之。

公元60年左右,古罗马博物学者老普林尼就用过火试金:“在一个泥罐中加一份金、两份盐、三份黄矾,再以两份盐和一份板岩粉的混合物覆盖表面,然后放在炭火上熔烧,由此可判断其是否真金。”中国东汉的炼丹家魏伯阳在《周易参同契》一书中写有“金入于猛火,色不夺精光”,也是用火试金法鉴别真金和伪金(多为铜的合金或化合物)。明代谷应泰在《博物要览》一书中也记有“凡疑金物非真,要见原质者,用食调山黄泥涂金器,入炽炭中猛煅,若有假伪,其器即黑”。也是说的火试金法。这里说明伪金在炭火煅烧后,表面生成一层黑色氧化铜,而真金的颜色则不变。

那么我们从古时的记载就不难看出,火试金法是用来干什么的呢?是用来测定贵金属含量的。所谓的“真金不怕火炼”指的就是这个方法能判定出真金。

那你再仔细想想,这个所谓的“过下火”真的就能让金首饰变回本来样貌吗?拜托!两回事儿好不好?是金子就用火什么都能解决啊?拜托!你不要逗我......

由此也可以看出,这位营业员只知其一,理解片面,只知道金子用火去烧,却并不真的明白火试金所谓何物。她不明白不要紧,关键是乱说乱作容易把更加不明就里的消费者也带跑,误入歧途。而且当这方法不管用的时候,她自己也难以自圆其说了。小百科真怕以后人们拿个金首饰就去用火烧,细细想一下,那将会是一幅多么霸(er)气(que)的场面啊~


来,再让我们看看记者找到了广东省珠宝玉石及贵金属检测中心,向专业检测人员征询的结果:

截图内容也有限,其实GTC的检测人员在最后也同样提到了化学元素污染这一点。

而同时也给出了一个很客观很正确也很重要的观点:


检测机构提到:贵金属首饰成色看的是金含量是否符合标准,金首饰变色并不代表其质量就有问题,只要金含量达标,贵金属的成色就是没有问题的。


那么你要跟我谈是不是工艺问题?那是有可能的,但工艺问题并不是贵金属成色问题。不要混为一谈!再说了,加工不是抽真空理想环境,什么杂质都进不去,你人手上还有油呢!当然,工艺应当分好坏高低,戴了一天就变色确实这工艺水平应当提高提高了。

不过现在国内消费率最高的却恰恰正是这些大路货,柜台通款。这种批量货色也很难用高定级别的工艺去要求它们。而就算真的一个个做金子都做成像Buccellati那样对贵金属那么高的处理工艺,真愿意掏那么多钱去买的也就不多了。(不要忘记国人最喜欢干一件什么事?就是一点一点的去抠次你的材料成本,算清楚你这点材料多少钱,然后理所应当的认为你就应该卖给她那么些钱,而忽视掉所有其它方面)

所以你买的什么样的货就应当以什么标准去评判,不能你买辆中华非得用宝马的标准来要求,那是不合理的。


小百科同时提醒大家:

1、不要一遇到问题就盲目怀疑,在没有任何证据时就指责他人。或许你对别人的随口评论却会给别人带来很大的不必要的麻烦。而且或许你的指责与事实并不相符,可能这只是一场误会。与人为善,与己为善,这是做人的基本道理。咱们中国礼仪之邦,几千年前孔夫子那会儿就已经在讲这个道理了。

2、任何首饰都是需要保养的,不要以为首饰就是无敌的。首饰的耐久性除了和首饰本身有关,也和主人的保养与使用习惯有关。我不止一次的强调过戴首饰要注意保养,洗澡、游泳、温泉要摘下自不必说,硬物更要避免磕碰,人体出汗多了要及时擦拭等等等等。甚至你就算不戴,搁家里头放着,都是有可能有变化的。别忘记环境因素也能影响。什么?你觉得麻烦,不戴首饰了?买车也需要定期保养,你怎么不说你不开车了呢?房间还需要定期清扫,你怎么不说你不住房了呢?身体还需要定期体检,你怎么不说你不活了呢?

3、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不要道听途说,要相信科学。


其实相关的事件早已经屡见不鲜了,小百科再给大家列举几个实例:



珠宝小百科官方微信号欢迎您的加入:Jewelrypedia

也欢迎关注本人微博:珠宝小百科董海洋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