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石造假技术大展览,涨知识了!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0 14:56:27


       随着宝石市场的不断升温,天然宝石造假也随之升级,近期出现使用高温高压人工合成等手法,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各种宝石的造假现象和技术吧。

  总结来看,国内国外的珠宝造假行为大有升级之势,随着检测技术的发展,不法商家处心积虑,广泛选用碧玺、莱茵石、孔雀石等“半宝石”产品,伪装成红蓝绿三色宝石的模样,卖出名不副实的高价。



造假一:碧玺、莱茵石冒充红蓝宝石
  在今年“3·15”活动中,红蓝宝石造假案例最多。很多市民去东南亚旅游,高价买回了假的红蓝宝石,多数是高温高压后人工合成的产品,也有碧玺、莱茵石染色加工后冒充的。用放大镜辨别红蓝宝石,最基本的特点是具有丝绢光泽,放在太阳光下摇动有星光闪耀的特点。而且,天然红蓝宝石内部的颜色并不均匀,有丝状色带流动,时常伴有裂纹。而造假品往往颜色均匀规则,光泽度差,无闪烁特点。
      另外,可从价格上判断。公众号碧玺告诉我们上了克拉级别的红蓝宝石,无论在哪国购买,价格都应在万元人民币以上,几千元买到的一定不是天然宝石。




造假二:用树脂纤维劣质翡翠冒充祖母绿
  祖母绿造假现象也很多,不法商家利用中国顾客对于该宝石知之甚少的现状,用树脂纤维、劣质翡翠、孔雀石大肆造假。送到广东地质局检测站里的所谓祖母绿宝石,十块里倒有九块是假的。
  祖母绿属绿柱石家族,从肉眼来看,一般为粒状或块状形态,有玻璃光泽,透明度比翡翠、玻璃都差,但比孔雀石、莱茵石要透明。另外,与红蓝宝石类似,市面上出现的天然祖母绿一般都有细微裂纹,重量基本在2克拉以下。顾客如果遇到2克拉以上、一万元能买到的产品,不是天然产品。



造假三:坦桑石“改色”更艳丽
  “什么?这条坦桑石项链不是天然的,不会吧,几千元一条呢?改色的?什么叫改色?”在广州东风路某珠宝检测中心,张小姐如是抱怨。
原来,她国庆节期间在天河区的某商场买了一条3200元的时尚款式项链,吊坠原料是坦桑石,被店员告知是天然产品。可偶然一次做检测时,却被告之是高温高压改色后的产物,虽然没有染色、合成的产物那么不靠谱,“改色”过程却也改变了宝石的物理特性;宝石因此而没有什么收藏价值了,材料价值不超过300元。
  经过检测部门指引,记者分别走访了天河区的零售商场与荔湾区的批发市场。在多家珠宝柜台,坦桑石首饰色彩绚丽、款式多样,被作为商家2013年的“拳头”产品陈列出来,其中蓝色首饰居多,鲜黄色、蓝紫色、粉红色首饰均有出现。
  但实际上,记者从广东省地质科研所了解到,坦桑石中的蓝色、蓝紫色产品其实非常少,且价格极其昂贵。在香港的珠宝拍卖会上,蓝色的坦桑石首饰一旦出现,起拍价都在10万港元以上。
  1万元人民币以下能成交的天然坦桑石大多数都是淡黄色或柠檬黄色,少数是饱和度较差的蓝色;如果这个价位能出现绚丽的深蓝色或蓝宝石色首饰,基本可以断定是“改色”过的非天然产品,即高温高压辐射后的产物,颜色更艳丽,透明度更高。
  然而,当记者询问所有商场的相关柜台,对于坦桑石是否天然的问题,答案都是非常肯定的。
      而与钻石、翡翠这些价格昂贵的大类相比,政府管理部门、市场监督机构对于坦桑石这样的“小类”要求并不严格;对于商家习惯性的混淆天然、人工概念的问题,市民时常遭遇投诉无门的尴尬。




造假四:碧玺造假最多 “洗澡”后注入塑胶
     2011~2015年内地珠宝市场,碧玺是名副其实的明星产品,价格节节攀升,市场现货首饰价格多在1500~3500元每克拉的区间。然而,一旦走红,造假事件也纷至沓来,不法商家开始用漂洗、冲胶的方式“重塑”碧玺,其造假方式类似于制作翡翠的B货。
      记者走访了广东地质科学院珠宝检测中心,看到天然碧玺标本都含有大量的棉絮状杂质,俗称“花玉”,而在珠宝收藏中,杂质含量越少才越有收藏价值。为此,不法商家为碧玺“洗澡”,将其中的杂质冲干净,再在缝隙处注入柔软的胶体,将天然翡翠改造成表面光鲜的工业化产成品,外观是改善了,收藏价值却降低为零。
      简单鉴别:市场上出现的碧玺首饰,极少有内部无棉絮状杂质的极品,尤其要当心粉红颜色的碧玺,漂洗冲胶的概率最大。除此外,天然黄、绿碧玺一般都呈暗黄、墨绿色泽。



造假五:“白水晶”改色“黄水晶”价格最多涨百倍
  无独有偶,类似的改色现象在低档宝石中更加常见。“白水晶”改色为“紫水晶”、“茶水晶”,已经成为了业内不成文的规律。
  在广州市场上,记者看到,天然白水晶手链价格便宜,只有30~80元一串;而紫水晶手链的价格却一般在150~500元每串;而天然黄水晶(包括茶水晶)手链的价格则高达1000~3000元每串。但如果把白水晶改色成了黄水晶,有可能价格翻到15~100 倍,如此巨额的“利润”空间,导致部分不法商家铤而走险。
另外,网上的“粉红”水晶手链非常热卖,但实际上,自然界极少有粉红水晶存在。粉红水晶的批发、零售价格并不高,一般只有100~600元每串;但每次送检广州各家检测中心的粉红产品,几乎无一例外是“改色”或染色后的产物。




造假六:蓝色托帕石冒充高档蓝宝石
      与碧玺、琥珀相比,海蓝宝石虽属于内地宝石市场的新贵,但造假事件的数量并不多,集中于蓝色托帕石造假,冒充高档海蓝宝石。而在国际市场上,蓝色托帕石2012年的价格,只有海蓝宝石的十分之一到八分之一。广州市内多数珠宝检测中心,2012年都遇到过海蓝宝石造假案例,而市民受骗地点也多在广东省内。
      简单鉴别:海蓝宝石一般为淡蓝色、天蓝色,有鲜艳的玻璃光泽,而托帕石颜色更深,颜色并不鲜艳;海蓝宝石内部有管状包体,可用放大镜看到,而托帕石却没有。


造假七、树脂变“琥珀”产品充斥市场

      与钻石、红蓝宝石相比,琥珀属于彩色宝石中价格较低的品种,仅能以半宝石称呼,但其造假事件并不少见,近期随着琥珀新品——蜜蜡的全面入市,呈现出了升级态势, 以重熔再造与树脂造假为多。
      前者指的是不法商家将小块颗粒状琥珀高温熔解,重新塑造成大块琥珀卖出高价。这类造假很难用肉眼鉴别,必须送专业机构用光谱仪器鉴定。
而树脂的外形、质地均与琥珀类似,但价格却只有不到天然琥珀的百分之一,以此造假,几十元成本卖出几千元高价,坑蒙拐骗消费者。
       简单鉴别:加热针尖凑近宝石,真琥珀可以闻到淡淡的松香味道;中国内地市场中,极少会出现包裹动物标本的天然琥珀,类似造型者,多数属于合成品。



 
造假八:翡翠鉴定证书上没写“天然A货”
  市场上也检测出了很多名不副实的翡翠制品,以B、C级货品冒充A货的案例十分普遍。国家标准规定,天然翡翠被称为A类,漂白染色翡翠则是B与C类。
  用肉眼来看,天然翡翠内部一般呈现絮状纤维结晶,无气泡,无蜡状附着物;颜色呈块状分布,颜色交界地带渐进变化。而合成或染色翡翠的颜色要么太均匀,要么变化时突兀,内部纤维不明显,时常掺杂气泡(染色时压力所致)。但由于C、B货品依然选用的是翡翠原材料,无法从触觉、比重等方面综合鉴别,对普通市民来说,鉴别难度较大,建议最好在国内购买,买后立即送到检测部门去重新检测。
      广东省质量监督珠宝贵金属检验站专家介绍说,近日所检测出的冒充案例中,多数顾客所持商家颁发的鉴定证书上并没有写明是“天然翡翠A货”,即使是打官司也很难得胜。为此,对于这种模棱两可的鉴定证书,市民最好退避三舍。




造假九:在鉴定机构证书上做文章
  不法商家为了混淆视听,多会找寻一些民间鉴定机构,也颁发出装帧精美的鉴定证书。
  记者了解到,现在在国内,钻石一般最好三证齐全,除了质量合格证外,还需同时具备省级检测机构的检测证书与美国宝石协会的检测证书。而对于天然翡翠,也需要有省级鉴定中心出具的鉴定证书;在广州市内,具有行业公信度的检测机构不超过4家。


      好了,为大家介绍了常见的这9种,也许有些造假手段未能详尽,欢迎大家评论补充给我们啊!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