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转和田玉之陷阱!陷阱!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0 14:56:27


欢迎关注:和玉玩家。


1、屡试不爽的路边骗局。


案例:某熙来攘往的路边,一名回收旧钱币的摊主与另外两个小伙子争论着什么,老王上前一听,原来是年轻人想出手玉器,三人正在讨价还价,围观者众多,摊主掏出一叠人民币收了一只手镯,其他的价格没谈拢,小伙子转身欲行,老王好奇地打探玉牌的样子,发现块头不小,雕工精湛,小伙子支支吾吾:“这个东西来历我也不想多说,就是想快点出手能卖多少是多少。”老王意识到这很可能是在销赃,看着同样成色的东西在商场里都要二十多万,他动了心,以1500元的价格买下了一块“三阳开泰”玉牌。


解析:显而易见,三人是串通好的,摊主是托儿,俩小伙子的“急于销赃”表演是给了整个交易一个合理的诱因,手镯和牌子是料器或玉粉合成的,价值很低。诸如此类的卖玉骗局,每天都在各大城市的街头巷尾发生着,或是山沟里来变卖传家宝的山民,或是工地上挖到古玉的建筑工人,又或是欠下赌债无路可走的落魄子弟,一幕幕路边骗局坑骗着“老王们”的钱财,屡试不爽,骗子们演技精湛,剧本打磨完善,情绪把握到位,在演艺圈忙着吸毒的今天,我要为这样敬业的演员点个赞。


支招:这是不靠谱的买玉渠道,就像有人将磨光青海料事先埋进河床,再当着买家的面挖出,然后卖个低于市价的“捡漏价”一样,利用的是人性的贪婪,化解此类骗局办法无他,唯有面对诱惑时,抑制住自己蠢蠢欲动的贪心。



2、电视购物的“传世珍宝”。

案例:老王饭后看电视,发现某大型电视台正在搞玉器特卖,一把某大师亲工的和田玉壶原价十几万,现在为了推广国玉文化,只要两万不到,配套的有和田玉鉴定证书、大师出具的收藏证书、精美的包装盒,更想不到的是还赠送一套梅兰竹菊挂画,主持人红口白牙,将这件东西的升值空间描述的一片广阔,听说发行数量有限,现在只有10个抢购名额了,老王心动了,想想这毕竟是大电视台,不可能弄虚作假,于是拨打了热线电话。


解析:近年来鉴宝类节目火爆,也掀起了一阵电视购玉热潮,不少公司纷纷与电视台合作,推出电视购物类节目,卖玉器、卖紫砂、卖字画,以电视台信誉作保,着实吸引了不少消费者的目光。然而此类节目是外包型节目,这样的商业行为与电视台关系也不大,所售玉器中白玉以韩料、青海居多,碧玉往往是野矿料,更常见的是连二细等级都达不到的青海黑青玉,实际价值与售价相去甚远,销售者花在营销方面的功夫大于玉器本身,它们往往包装高大上,各类鉴定收藏证书有模有样,大师穿着唐装一脸肃穆地推荐,专家学者欢聚一堂齐呼“太划算了!”这样的营销组合拳打蒙了很多不明真相的群众,让大家花了不少冤枉钱。


支招:这同样是不靠谱的买玉渠道,那些专治肾亏、快速减肥的假药也同样能来自电视购物,不要盲目相信电视上描绘的美好,别认不出名的大师,别买不入流的料子,如果不懂又真想买玉,还是尽量去实体看看。


3、加价回收的销售伎俩。
案例:某玉器商行推出了促销活动,同时打出了“一年后加价20%回购”的口号,老王认为能做出这样承诺的商家所售玉器性价比一定很高,就算自己不喜欢了,明年此时再拿来退掉,还能赚个20%的利润,于是放心购买了一只价格8万元的手镯。一年期满,老王因急用钱就动了退还手镯的想法,可店家却说活动已经结束了,如果不是质量问题是不能退货的,几经交涉,店家才答应在8万元的基础上,加钱换取相应价格的玉器,说好的“回购”变成了“换购”,老王大呼上当。


解析:“加价回购”的噱头利用了消费者不懂玉,却想放心消费的心理,那些卖俄料仿籽的玉商哪一个不是拍着胸脯说“我这绝对是籽料,假一赔万”?商家能够承诺“回购”就标榜了自身利润微薄,能够承诺“加价”就强化了行情飞涨的信心,商家只在乎一时卖出去多少货,一年之后又会有多少人真的要求回购呢?就像拉着你办充值卡的理发店一样,一年以后安在否?这样的承诺往往无法兑现,正应了那句话:“最终解释权归商家所有”。


支招:我们购买的是玉器本身的价值,不要被各式销售伎俩迷惑,货真价实的玉器并不需要花样百出的大肆推销,胸脯拍的越响,承诺讲的越亮,你越可能花了十年后的价格买了眼前的玉器,如果看准了真要买,请商家提供收据或发票,并写明加价回购的承诺。


4、无处不在的养生保健。
案例:老王闲逛某古玩市场,看到一玉器店主正向客人推销碧玉项链,店主说:“和田玉是养人的,你看你这个粉刺雀斑,只要戴一两个月项链自己就会没有了!”听到此话后,客人欣然解囊。老王心感神奇,便向店主询问什么玉对腰有好处,店主拿出一批腰带扣侃侃而谈:“玉石是有微量元素的,这个带扣长期在你腰间,对你的腰部有一个保健功效,还能治肾亏呢!”老王腰疾多年,被店主忽悠的云里雾里,便秉着“花钱买健康”的想法,七千多买了一块青海青玉机雕腰带扣。


解析:和田玉的确富含各种元素,佩戴手镯也确实能刺激穴位,但和田玉不是灵丹妙药,保健与否也只是一个见仁见智的事情,毕竟从西方科学的角度并不能证明玉石具有医疗作用,至于那些声称戴玉“不长白头发”“改善女性气血”的卖家,在推销玉器时,都有着李时珍再世的仙风道骨。


支招:商家不应该以养生保健为主要卖点推销玉器,消费者也不要为此买单,就像保健品不是药一样,和田玉的珠宝属性、文化承载大于其他。


5、神乎其神的五行命理。

案例:老王最近生意平淡,听人介绍去了一家风水助运机构,店主在给老王批过五行八字之后劝他请一个貔貅挂在胸前,说是能招财,能辟邪,还能挡小人,关键是店里面卖的貔貅还请某著名寺庙开过光,特别的灵验。老王见店主说的头头是道,有些话语虽然模棱两可,但是仔细想想好像还真言中了自己的运势,不小,雕工精湛,小伙子支支吾吾:“这个东西来历我也不想多说,就是想快点出手能卖多少是多少。”老王意识到这很可能是在销赃,看着同样成色的东西在商场里都要二十多万,他动了心,以1500元的价格买下了一块“三阳开泰”玉牌。


解析:显而易见,三人是串通好的,摊主是托儿,俩小伙子的“急于销赃”表演是给了整个交易一个合理的诱因,手镯和牌子是料器或玉粉合成的,价值很低。诸如此类的卖玉骗局,每天都在各大城市的街头巷尾发生着,或是山沟里来变卖传家宝的山民,或是工地上挖到古玉的建筑工人,又或是欠下赌债无路可走的落魄子弟,一幕幕路边骗局坑骗着“老王们”的钱财,屡试不爽,骗子们演技精湛,剧本打磨完善,情绪把握到位,在演艺圈忙着吸毒的今天,我要为这样敬业的演员点个赞。


支招:这是不靠谱的买玉渠道,就像有人将磨光青海料事先埋进河床,再当着买家的面挖出,然后卖个低于市价的“捡漏价”一样,利用的是人性的贪婪,化解此类骗局办法无他,唯有面对诱惑时,抑制住自己蠢蠢欲动的贪心。



6、可攻可守的“代朋友出”。


案例:老王认识一个做玉石生意的朋友小刘,隔三差五会来他办公室坐会儿,也时常带些玉器进行交易,某次小刘带来了一个籽玉把件,据称是他朋友需要用钱所以托小刘出手,小刘说:“这东西做工还不错,我就是帮朋友个忙,有人看了说这皮不太对,我倒觉得还好吧,不过价格是挺便宜的!”老王看价格挺合适,又碍于小刘的情面就收下了这个把件。几天后,老王其他懂行的朋友指出这件东西是俄料仿籽的,老王再去询问小刘,小刘声称朋友的东西来路他也不知道,纯粹是帮忙,现在这位朋友钱已经花掉了,老王虽心存疑虑,但只好不了了之。


解析:“代朋友出”在行业里比较常见,也是玉石流通交易的正常形态,但是要当心卖家以此为借口推卸责任。这是一种可攻可守的销售技巧,当所售玉器有猫腻或价格不实的时候,“代朋友出”既可以成为售卖的理由,又可以作为售后问题的挡箭牌,就算买家发现了猫腻和水分,回头来找时还有余地推脱解释,也损害不了卖家的声誉。
支招:买玉的时候要有自己的见解,看准东西再交易,即使通过中间人购买,也应要求中间人对于品质做出相应的承诺,当心他只负责赚钱,不保证品质。



7、天花乱坠的传奇故事。
案例:老王和一玉器店老板小刘熟识,某次茶谈间,小刘看似无意拿出一个花片,老王对玉器略知一二,看那形制好像辽金时期的春水玉。小刘对这件东西的来历娓娓道来,据说是他从朋友手上收来的,东西在他朋友家传了不知道多少代了,反正从记事起就看见他朋友挂在脖子上,小刘一直挺喜欢这块玉,三番五次想买过来,但是朋友就是不肯割爱,直到一次那位朋友的母亲住院急需钱,小刘这才有机会以6万元收了过来,后来他还拿到上海请专家看过,专家认为到代,估价好几十万,小刘说可能这就是人和玉之间的缘分吧。言辞间,老王被这个故事深深吸引,也能感受到小刘对这块玉的喜爱,于是前后来了几次,软磨硬泡,终于以21万的价格买下这块玉——料子是韩国产的,工艺是蚌埠做的,而所谓的传世包浆是牛皮罩上去的,市值250元。


解析:一块玉,配一个故事,或是九死一生的传奇,或是荡气回肠的爱情,或者扑朔迷离的悬案,这都是屡见不鲜的售卖技巧,居心不良的玉商习惯讲故事,用编造出来的情节迂回证明东西的“真”和“珍”,然后等着被故事打动的买家自投罗网。


支招:买玉,别买故事,故事说的再动听,也不要为故事买单,玉石的价格还是与品质紧密相关,巧舌如簧、绘声绘色、长吁短叹都不必当真,不要花大价钱买那些背负一身“传奇”的石头,若真是喜欢故事,用省下的这些钱,可以去剧场听听郭德纲。



8、驴唇马嘴的文化包装。

案例:老王喜欢玉石,一直想买一块传家,但是市场上五花八门的石头太多了,他也不知道哪一种才值得买,某次遇到一位卖黄龙玉的商家,二人聊得挺投机,商家说黄龙玉历史悠久,传说中的“和氏璧”正是黄龙玉籽料,又说乾隆皇帝特别喜欢黄龙玉,当时命匠人为宫里面做了很多黄龙玉的山子,商家还说现在和田玉、翡翠实在太贵了,黄龙玉也是传统玉种,将来升值空间一定很广阔,老王听了这番话,才后悔自己对一个这样有文化底蕴的玉种知之甚少,几经挑选,买了不少雕件回家珍藏。


解析:就像凉茶、家电等行业一样,每一家企业都自称“行业领导者”,在玉石市场上,很多小玉种也被包装成文脉深厚、历史悠久的形象,卞和献玉发生在春秋时的河南,而黄龙玉是近十年来才开发出来的云南玉种,南辕北辙,驴唇马嘴。君不见,路边那些新开业不到俩月的小吃店,每一个都有自己品牌的悠久历史,面条一般都和乾隆有关,米线一般都和状元有关。被炮制出来的文化是真的文化吗?


支招:老话说“缺什么补什么”,没文化才需要强调文化包装,在资本的热炒下,不管石英还是方解石,是种石头就能叫做“玉”,都有着言之凿凿的文化背景,作为爱玉人,我们不要为假文化买单。



9、欲拒还迎的申请折扣。
案例:老王和夫人在商场里看上一个玉镯,标价188000元,几番还价之后,售货员答应以四折销售,老王听闻玉器行业水深,就尝试着继续压价,售货员表示为难,打电话问店长申请折扣,店长同意三折出售,售货员不停夸赞老王夫人气质好,戴上这只手镯衬的皮肤更白了,夫人听了很高兴,老王问二折可不可以卖,售货员表示从无此折扣,老王拉着夫人离开柜台没两分钟,售货员跑来说:“刚刚打电话给我们老板了,我说您二位都挺懂玉的,也是真心喜欢,老板同意二折给您了,就当交个朋友吧,但是这个交易不能走商场收银处可以吗?”老王最终以37600元购买了这只韩料手镯,夫人很高兴,老王也觉得享受这个折扣很有面子。


解析:很多商场里,玉器的标价在市值的15倍,甚至更高。售货员也只是销售人员,不具有多少专业知识,大多是在折扣上做文章,一般来说可以给到标价的五折,继续谈下去可以以两折成交,推销过程中常见以申请折扣吸引客户,或者恭维客户肤白貌美气质高贵,充分利用了消费者“贪”和“显”的心理。


支招:还是那句话,买玉,买的是玉石本身,做高标价然后使劲打折的做法没有意义,我们在买玉的时候不要贪小便宜,也不要爱慕虚荣,让“折扣”和“面子”牵着鼻子走。


10、钱多人傻的旅游消费。
案例:老王跟团去新疆旅游,导游带领大家去到一家规模很大的玉器市场,在车上的时候导游就向大家鼓吹和田玉的稀缺性,他说:“今天我劝你买可能你不理解,以为我要从中拿回扣,可过两年你就要感谢我,因为和田玉越来越少,今天买到就是赚到!”老王看到同行的其他游客都买了玉石,碍于面子,也受导游压力影响,老王看上了两个平安扣,配套的鉴定证书上写着“羊脂玉”,老王想也许只有在原产地才能买到真正的羊脂玉吧,于是他欣然花一万多买下了这两个青海料平安扣。
解析:旅游消费是玉器市场不可忽视的一部分,有经验的导游会巧妙地向团队施压,游客往往觉得出来玩就是花钱的,也更愿意相信原产地的性价比高,而对接旅游团体的玉石城导购们也经过培训,每周上课学习专业知识、销售技巧,还专门学习如何判断客户消费水平和购买意向,尽可能地促成交易。游客每消费一百元,就连躲在车上抽烟的大巴车司机都能分到16元,试想旅游买玉的水分之大。


支招:旅游消费可以选择特色物产、民俗用品等,而玉器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除性价比极低之外,异地购玉的售后也无法得到保障,出门旅游,重要的是用心感受别处的山川人文,对于买玉,还是别做钱多人傻的冤大头。


以上文章转自网络,感谢原作者。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