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曾抱定不婚主义独自漂泊,遇到对方后,一生都改变了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0 14:56:27


有时遇到一个人,

一生都改变了。





她叫丽萍,热爱旅行,在青春岁月里常独自出行。

 

在青海湖边上,她曾独自一人环湖徒步露营,偶尔搭车一程,然后继续下车步行。

 

一直到三十岁出头,仍会一个人前往泰国、印度旅行,不看旅行指南,随心所欲地选择目的地,在泰国学习按摩、画画,去印度的寺庙练习瑜伽。

 

那时的她,单身未婚,远离家乡,在父母亲戚眼里有些”不正常“,自己却并未觉得有何不妥,仍然平静地过着自己的生活:

 

在大理苍山的半山腰经营旅馆,接待瑜珈士、艺术家、背包客等五湖四海的人。

 

想要停下来时,便独自出门旅行。

 

直到在印度的寺庙里遇见Walter,另一个以自己的意愿过一生的人。

 


Walter,瑞士人,十五岁时便想要环游世界,二十三岁有了少许积累后,跟父母说了句“我要去环游世界了”,便离开了家门。


此后,在欧洲、亚洲、澳洲游荡了七年,才返回家乡。

 

之后的数十年,他仍不时出门远行,并对、禅修具有浓厚兴趣,曾在英国、西班牙、缅甸、印度的寺庙修行多年。

 

直到遇见丽萍。

 

她本是对婚姻无所谓的人,Walter也曾宣称不结婚,他们却在相识两周后订婚,三个月后结婚。

 

活在这个世上,不确定性与命运的无常才是永恒的规律吧,一如Water所说:“你永远不知道人生将会发生什么,有时遇到一个人,你的一生都改变了。”

 

在瑞士生活五六年后,他们回到大理,在苍山下的村子里租了一个院子,以做素食私厨和禅修为生,过着平静的田园生活。

 

在喜欢的地方,专注于喜欢的事情,理想的人生不就是如此?




要自由地艰苦着,还是舒适地稳定着?


有些人或许生来就不属于自己出生的地方。

 

毛姆说:他们在出生的地方未得其所,机缘把他们随便抛掷到一个环境中,而他们却一直思念着一处自己也不知道坐落在何处的家乡。

 

丽萍便是如此。出生在新疆,在西安长大读书,却从未想过要在这两地终老。

 

父亲曾以自己的意愿去安排她和姐姐的人生。在银行工作的他,让女儿也读金融,毕业后继续父辈的生活方式:进银行,过安稳的人生。

 

那还是上世纪末,“稳定”是几代中国人的追求,在银行工作、有一个铁饭碗是多少人羡慕的事情。只要按照父亲的规划,她们几乎可以一辈子衣食无忧没有大风大浪。

 

姐姐听从了父亲的意见,学金融,毕业后进入银行,结婚生子,生活平稳,陪伴父母左右。

 

她却做不到。也曾按照父亲的意愿读金融,却怎么也喜欢不来。

 

是要继续遵从父亲的安排,还是听从内心、选择自己更向往的未来?

 

听从父亲,至少有保障、够安全,即使遇到挫折甚至失败,也可以推说那不是我自愿的。

 

非自愿的选择总是会给我们理由与借口,去逃脱自我与责任。代价却是无法活出自我,无法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过喜欢的人生。

 

丽萍选择了更忠于自我、同时也更具风险的道路。她不再学习金融,而选择了英语。

 

那是一个影响一生的决定,从此以后丽萍便与父亲的安排背道而驰,要靠自己去闯出一条路。

 

她曾独闯深圳,在一家手机通信公司给英国人当总经理助理;也曾在拉萨生活,为一个英国旅行社工作,接待他们在中国的客人,坐奔驰货车改装的大篷车,在中国西北、西南旅行,旅行方式“像土匪一样”,在野外搭帐篷、做饭。

 

直到经过大理,对这里一见钟情。她曾去过新疆、西藏、内蒙、四川等许多地方,却唯有在看到大理时认定:这就是自己属于的地方。

 

就如毛姆所说:“有时候一个人偶然到了一个地方,会神秘地感觉到这正是自己栖身之所,是他一直在寻找的家园。于是他就在这些从未寓目的景物里,在从不相识的人群中定居下来,倒好像这里的一切都是他从小就熟稔的一样。他在这里终于找到了宁静。”

 

大理便是这样一个让丽萍感到宁静的地方。



“它不大,这么近的距离内有山有湖,坝子里还有居民、田野,和生活气息浓郁的城镇,这种地方非常少见。”

 

“那时的大理,人少,像电影城似的,好不真实,古城内临街商铺和一些民居都很新,白白的墙,白族人在上面画画、写诗。当地姑娘和阿奶穿的衣服整齐、清秀,我都很喜欢,觉得很浪漫。”

 

2000年9月,丽萍离开拉萨,成为大理最早的一批外来移民之一。

 

在古城的客栈打过工、开过咖啡馆,直到某天一位爱尔兰男生Dan告诉她,苍山上有座空房子出租,她上山去看了一眼,便知道这就是自己一直寻找的地方,视野开阔,俯瞰洱海,亲近自然。

 

第二天就签了合同,改造后开了一家名为高地的旅馆,一做就是七年。

 

七年,生活在2600米的山上,接待了形形色色的旅行者,写作的、玩音乐的、做田野调查的……95%都是外国人。

 

她带着他们在院子里点篝火、爬山、练瑜伽,去虎跳峡和梅里雪山徒步……

 

山上的生活艰苦,风大,潮湿,日照短,冬天下午两点就天黑了。没有网络,没有商店可逛,日常的娱乐就是打球、绣花、看电影。买菜得下山,所有的垃圾也都得背下山。上下山除了索道就是走路。

 

她和两位白族姑娘、一位本地大叔,在上面和睦地,生活了七年。




说不要结婚的,那是还没遇到注定的人!


Walter的一生,是许多人所梦想的样子。

 

年轻的时候出门远行、环游世界,在不同的城市旅居,与不同国家的人恋爱。在寺庙修行,也曾落发为僧。


▲ 在缅甸出家时化缘的Walter。


本想着一辈子不结婚,却不曾想遇到丽萍后找到情感归属,牵绊至今。

 

他们都是自己故土上的陌生人。

 

“我是欧洲人,但在亚洲呆过很多年。丽萍是亚洲人,但一直生活在西方人的环境中。”这种异质性,让他们互相理解。

 

彼此契合的地方还有很多。

 

“很多人追求确定性,但我和丽萍都不是追求确定性的人。不确定,才会有冒险与奇遇。”

 

丽萍的表述是:“我们都是内心保持开放的人,对这个世界有好奇心,不为过往的事情纠结,始终想着往前走,一直走,看前面会发生什么。”

 

太契合的两个人,会很快就认出彼此吧,不需要过多的揣测、试探、反复,而是直接通往对方的心。在印度的寺庙相遇后一起旅行,两周后,Walter便向丽萍求婚。

 

在新德里,Walter买了一对戒指,两个人便定婚了,三个月后在西安结婚。

 

那一年,她33岁。

 

此后五六年,他们在瑞士东部的湖畔城市圣加仑过着平淡安宁的生活。Walter工作挣钱,丽萍成为全职主妇。休假时在欧洲大陆各个国家旅行,逛博物馆、艺术馆,打开了更广阔的视野。

 

但还是敌不过对大理的想念,以及想做素食私厨而不得的愿望。瑞士对食物管制严格,所在城市人群又太小,没法做。

 

在瑞士与大理往返多次后,丽萍和Walter决定搬回大理。他做探索了三十年的禅修,她做素食私厨。




过田园生活,做饭也是修行


丽萍十分痴迷自然。去瑞士之前,她便告诉Walter,要找一个离山近的地方,方便去森林散步,最好是老房子,有壁炉。


后来他们的住所离森林只有五分钟距离,房子下面就是湖,屋里有烧柴和烧油两种炉子。



美中不足的是,房子是公寓,没有院子,失去了与土地的连接。

 

回到大理后,丽萍便在苍山下的村子里找了一个院子,座落于村庄尽头,清静无人,依旧是五分钟便走到森林,屋后就是苍山的雪人峰。

 

门口有一块菜地,可以种自己喜欢的蔬菜,与大地建立起了亲切的关系。

 

在这个被田野森林青山环绕的院子里,丽萍和Walter过上了一直喜欢的田园生活。喜欢做菜的丽萍,也终于在自己的院子里开始做定制素食。

 

从大篷车时代起,她便跟着外国客人学做西餐。后来旅行的路上,也保存了许多食物的记忆,无论是在国内还是泰国、印度,亦或欧洲。

 

这些味道与记忆,多年后都变成了她自创菜品时的灵感来源,成了”无国界创意料理“。



把咖喱波菜泥放进土豆,成了印度味道与南欧方式的融合;来自南欧、东南亚的酱汁,意大利的番茄酱、青酱,与云南本地的菌子混合在一起,具有中西合壁式的味道。

 

门前那块田地和家里的院子,成了丰富的食材来源。春天有韭菜、青笋、菠菜、豌豆尖,接着是豆角、生菜、蕃茄,然后是土豆、白菜、胡萝卜。

院子里种了香草,欧芹、迷迭香、薄荷、金盏花,全都可以放到菜里来。



大理盛产鲜花,玫瑰、金雀花、石榴花、白杜鹃等,也都成为她的料理食材。

 

遇上雨季,云南的菌子到了采摘时节,“见手青、牛肝菌、鸡枞、松茸一类,一到那个季节大家就忍不住。”

 

每次准备餐食,几乎要花上两天时间,从食材的采摘、购买,到菜式的设计、制作,在不急不忙中,丽萍将她对食物的喜爱与对人的关照都倾注进去。

 

在她眼中,做饭本身就是一种修行。

 

“我和Walter平日也做静心、内观,也把这些练习放到了做菜里来,有时事情比较多,有点焦虑、慌张,不知道该做什么的时候,就做特别想吃的食物,用心做,心会很静。”

 

不下雨、气候不冷的时候,丽萍会将餐桌摆放在屋顶平台,将食物与人都敞开在大自然中。



一转头,便可看到楼下的玉米地、田野与不远处的森林、苍山,苍山上层次分明的光线、云朵。

 

那样的时刻,只觉得物我两忘,人亦融入青山森林大自然中,平静,安宁。



丽萍聊素食:


1、在素食制作上,你的理念是怎样的? 


我的理念就是无国界的融合,刺激而且新鲜。


在了解了食材的特性后就可以创作,过程很上瘾。尽量用自己种的和当地的优良食材,减少买进口的和太远异地的,降低污染。


用丰富的亚洲蔬果结合西式,东南亚,印度等烹饪方式扩展对传统吃法的认知。这也符合当下人们的生活方式,游学,旅居,异地工作等,越来越越国际化。


打个比方,把春天的香椿做成意式的青酱,拌面或抹面包很棒。还有用当地的腐乳放进pizza里,就像蓝纹芝士的味道,老外不可思议地觉得好吃。


还有很多是普通人想不到的,以为我疯呢。可能确实有点。


2、素食的饮食方式,对你产生了什么影响?


自然而然地选择了素食后,发现身体和头脑很清盈,对人事物都更加敏感。跟其他吃素的朋友很容易交往,会容易注重个人成长。


而且对食物的选择简单很多。反而会更加注意健康和生活品质。选择更好的油,坚果,杂粮,海藻类等去合理地搭配,均衡营养。同时会更加环保,有机。



丽萍和Walter的微信公众号:Akasha阅山

丽萍的微信号:Kalyana108

丽萍的素食厨房,主要在周五到周日开放,6到8人一桌,她会提前两天准备所需的食材。



本期作者:祁十一,好好虚度时光签约作者。生于四川,求学上海,北京工作,喜欢大理。四处晃荡,记录人的故事与命运。

公众号“她途”(girlstravelaround),豆瓣ID“祁十一”。



-END-


推荐阅读:


40岁才转行做建筑设计师,人们说不出他造的房子哪里好,却想一去再去

在纽约13年后,她带着全生素食料理来到大理

成为自己,是时代给你我的独特命题




▼ 点击"阅读原文",买虚度严选好物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