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庄学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0 14:56:27

何为庄学?庄学何人?


历经世事人情厚薄,走过四季春秋冷暖,思忖,还是庄子老先生慧眼识万千宇宙,小至蓬雀,大至鲲鹏,无不在他老人家眼底如浮云。“心如泉涌,意如飘风”,由此产生了庄子老先生“无为、无己”的人生哲学观。顺“学庄”之自然,“庄学”成为写作的笔名。也顺其自然,洛阳文学圈子里知“庄学”者众,爹妈给的名字大号“王建文”知者甚寡。某一年洛阳市作协选举,选票上的副主席候选人是“王建文”,众多作家代表接耳询问:王建文是何人?有何大作?幸而是等额选举,未被“差额”掉,庄学碌碌无为地做了几年的“做鞋”副主席。


8年前,在洛阳网上,“庄学”被人抢注。庄学不得不注册“我是庄学”,而后令人想不到的是,网络上即刻风起云涌,“庄学是我”、“我才是庄学”“我真的是庄学”等马甲纷纷出现,在纠结之余也暗喜,看来“庄学”之名经营多年,也有点“品牌”的规模了。所以,有句话必须要说:感谢那些为我的作品作嫁衣裳的编辑老师们!


所以,此为庄学,庄学是我。不用再证明了。一笑耳!



我出生于川东达县(达州),后随父母辗转川南川西,黄口之龄回到洛阳。喜阅读,《海底两万里》勾起我探索的欲望。少年读书数量占我一生的一半。我的个头不伟岸,当兵体检1.73米,现在可能1.72米?体重也许超标。汗颜一下。据他人说我的性格倔犟,有遗传。这是好听的。不好听的,是固执,一根筋。年至舞勺,曾试图叫板父亲,;从军行,,结果被“凉拌”,在连座的位置上一坐5年。及至走下战场,才明白了一个人的生命如同树叶一样脆弱,也许一阵轻风就能够使它飘零坠落。因此,和谐地与亲友相处,坦然地与同僚相交,努力过好每一天。也明白了,要时刻反省自己,而写作就是最好的反省方式之一。在鞭挞他人的同时也划开自己血淋淋的胸膛让大家看!



在南疆血拼一年,记忆难以抹去,提笔写下了小小说——那时不知道这叫小小说,只知道字数长了报纸不会刊登——《水》,当年的1113日发表在《洛阳日报.副刊》,这是我的文学处女作。次年再写一篇战场经历《一次死的体验》,遂发于1113日的《洛阳日报.副刊》。第三年一篇生活小记《我的‘老师’》,仍发当年1113日的《洛阳日报.副刊》。呵呵!堪为拍案称奇呢!由此,“1113日”成为我的幸运日,不仅与洛阳日报副刊以及洛阳的报刊结下了不解之缘,也与文学结下了不解之缘。之后,写下了数十万字的中短篇小说和散文随笔。1990年发表的《男儿将出征》获得日报副刊的一等奖。



我的小小说成名作是《会直立行走的庄庄》。十年前,在刘建超的引领下,见到了堪称“小小说教父”的杨晓敏先生,于是在小小说的创作上跻身于新的台阶。一只豢养的宠物小狗,因我的“庄学”之名,被人戏称“小庄学”,也就有了“庄庄”与我12年的生活。一日,看着奔跑嬉戏着的庄庄,催生了《会直立行走的庄庄》的构思与写作。此篇发表后,获得诸多的好评,转载无数,收录入多个选本,甚至有许多人模仿和部分抄袭。其他代表作还有《左为上右为上》《保守一个秘密》《乡村隐者》等。杨晓敏老师为我写过一篇短文《笔耕不缀终有所获—庄学小小说印象》,称:庄学“善于观察世俗生活的繁杂性,注重人物内心世界的纠结与律动;真诚热爱生活,淡泊名利,珍惜友谊,追求普通人的生存质量。


目前,那个叫“庄学”的笔耕者在全国百余家报刊发表文学作品400余万字,部分作品获得奖项。1999年自印《见闻文集》100册,无书号;而后出版“小小说典藏本”《保守一个秘密》(河南文艺出版社200712月)并获洛阳“五个一”工程奖;出版“小小说作家档案”《左为上右为上》(光明日报出版社20108月);出版小小说集《银手链》(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138月);出版长篇小说《同宗》(军事谊文出版社20134月)并获洛阳“五个一”工程奖。长篇小说《同袍》已完稿,等待出版中。





人生苦短,计划多多。趁着现在胳膊腿儿还能动弹,脑子还能够想点事情,多码点字儿也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和选择。


我,实际上缺乏灵性,只能做苦力。周围的同行或者朋友照顾情绪,说写的那些“东西”还算行;亲友们不太照顾情绪,直接就不看我写的“东西”;有人则直接讥诮,说你写的都是些啥“东西”!说这话的人如果文化文学水平低,我还可以坦然处之,偏偏说这话的人还是有一定的文学鉴赏水平,那就只能流汗了。回头望望,多年前写的一些“东西”的确不是“东西”!


好了,打住!再说下去,可能还得流好多的汗。适可而止地结尾,这样还算是明智吧?我代表庄学谢谢大家!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