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清代中期一位江南文士的日常生活——以《张廷济日记》为中心的讨论(上)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0 14:56:27

清代中期一位江南文士的日常生活——以《张廷济日记》为中心的讨论(上)

 王健


 

(摘要)作为清代中期江南地区的一位中层文人,交游活动是张廷济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家族经济实力的支撑下,通过频繁的交游,张廷济获取了他所需要的各类资源,同时亦得以声名鹊起,大大提升了自身及家族的学术与社会地位。与此同时,廷济亦有着丰富的个人信仰世界,因信仰而导致的好恶取舍有时也会影响到现实的日常生活,而信仰本身则又为我们观察其日常生活提供了一个特有的视角。

 

张廷济,字顺安,号叔未,又字作田,清代嘉兴县新篁里人,生于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卒于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他一生醉心于金石,是清代比较著名的金石学家,与同时代的阮元、翁方纲、邢澍等均有密切往还,因此,现有的涉及张廷济的相关研究也主要是论述其在金石学、钱币学等方面的成就。本文则试图通过对其日记、诗文以及金石著作相关内容的分析,并结合《竹里小志》、嘉庆《嘉兴县志》等地方志书,从日常交游与个人信仰两个方面,部分勾勒出清代中期一个江南文人的日常生活实态。

需要说明的是,张廷济平生好记日记,据称总计有数百册之多,可惜此后因种种原因而日渐散失,至今所存稿本分为三处收藏。其中上海图书馆藏有《清仪阁日记》(记嘉庆十年事)与《张廷济日记杂稿》(保留有嘉庆六年、七年、十五至二十年以及道光十九、二十年的部分内容)两种,国家图书馆藏有《张叔未日记》(保留有嘉庆九年、二十一年、二十二年以及道光元年、二年、五年的部分内容)、台北“国家图书馆”则藏有嘉庆十四年初至八月的部分日记。这些日记比较详细地记载了张氏在嘉道年间的出行、交游、个人信仰以及参与地方公共事务等情形。另外张氏传世的著作尚有诗文集《桂馨堂集》以及金石学著作《清仪阁所藏古器物文》等数十种。由于笔者目前尚未得见台北藏稿,因此本文是在阅读上图与国图所藏张氏相关日记基础上的一个初步的研究。

关于清代文人的日常生活,近年来学术界已有不少研究,在这些研究中,作者多将研究对象的日常生活与特定时期的社会变革,如明清鼎革、废科举等联系在一起考察,为我们展示了在特定历史条件下普通文人的日常生活是如何展开的。而本文所要关注的对象,其一生跨越乾隆、嘉庆、道光三朝,笔者希望通过这一个案的考察,对清代中期江南中层文人的日常生活有所了解。

 

一、新篁张氏家族与张廷济早年科考经历

清代嘉兴县新篁张氏家族世居新篁镇东圩,据吴懋政为张廷济伯父张锡所作《复哉张君墓志铭》载,张廷济高祖人宿“性嗜书,积万余卷,穷年点勘,尝读书空庙塘翁氏百梅园”,曾祖文宪“美治田,乡人好田者多师之”,祖恒“早岁入京师,游太学数载归,不幸早逝”。其父张镇、伯父张锡均为国学生。

在张廷济生活的年代,张氏应当是江南比较典型的耕贾结合的家族。他们在当地一方面拥有一定田产,据张廷济日记记载,他在嘉庆十九年(1814年)正月,一次赴嘉兴府城所输粮米即达一百石,在新篁镇上应该设有专门的租栈(日记中称为“店”),张廷济在日记中就曾多次提及直接从店中支取银钱花销。同时,作为新篁镇的重要家族,他们还经管有地方公有田产,其日记中即有“代管里十一下四庄之田费,计田一千零六十九亩”的记载。另一方面,张氏家族应该还兼营商业,廷济在其日记中常提及其赴嘉兴时的住所为布庄、布店,而回程时也有坐布船者,另外,在其日记中所见,其亲友亦有开布庄者,因此其家中所从事者可能也是布匹或成衣生意。④作为一镇之楷模,张廷济之父张镇自十六岁“即董里中平粜事”,至六十九岁时,共主持过八次镇上的赈济活动。⑤因此,当时张氏家族在新篁地方无疑是具有领导地位的。

出生于这样的一个在当地有一定经济社会地位的乡绅家庭,读书科举,以求金榜题名,光耀门楣自然是顺理成章的事。作为张镇的第三子,张廷济年九岁即受业于本地经师戴昆玉门下“拜受经学”,此后,又曾先后师事于吴懋政、胡延、丁焘、顾光等当地名儒,学习时文诗艺。⑥终于在嘉庆三年(1798 年)三十岁时,他以戊午科乡试第一名中举,为该科解元,房师为吴省兰、邢澍,他们也成为了张廷济此后重要的交往对象。

在成解元后的数十年间,张廷济数次赴京参加会试,并曾于嘉庆六、七年间馆于北京虎坊桥户部侍郎赵谦士家,但科考却屡屡受挫。直至嘉庆十四年最后一次会试下第,自当年五月归里后,便再未进京赶考,而是蛰居乡里,成为了一个典型的乡居士绅,直至道光二十八年去世。

二、张廷济日常交游的内容与成本

新篁镇位于嘉兴府城东南约五十里,镇地僻处一隅,经平湖塘(亦称汉塘)与府城相交通,生活于此的张廷济要增广见闻,切磋学问,就必须保持与外界的密切联系,因此出行与交游是其日常生活的重要内容,正是在不断的出游中,他的交游网络得以维持和拓展。而这一交游网络反过来又对其日常生活及社会地位的维持产生积极影响。

笔者通过对其嘉庆十年(1805 年)交游情况的梳理,将其在该年中的出游时间、出游地点等情况列表如下。

表一:嘉庆十年张廷济出游情况表

 

出游时间出游地点历时

正月初九至十六进京赶考,半途而返,途经嘉兴、浒墅关、苏州、常州等地八日

正月十八至二十一澉浦四日

二月十二至十四海盐 三日

二月二十至二十一 梅里 二日

三月初九 嘉善 二日

四月廿二至五月初二 嘉兴 十一日

五月初六至初八 珠家浜 三日

五月初九至十一 海盐 三日

五月十六至二十 嘉兴 五日

五月廿六至廿九 平湖 四日

闰六月廿九日 嘉兴 一日

八月十八至二十 海盐 二日

九月初四至初十 嘉善、嘉兴 七日;嘉善三日、嘉兴四

十月初一至初六 嘉兴 六日

十月初十至十四 松江、嘉善 五日

十月十九至十一月初四 梅里、桐乡、湖州、长兴、双林、杭州、海宁等 十六日;梅里一日、杭州

五日、海宁三日、湖州三

十一月十三至十四 海盐 二日

十一月十七至十九 嘉兴 三日

十二月十六至十八 梅里,海盐 三日

注:根据张廷济:《清仪阁日记》(嘉庆十年)稿本整理。

分析张廷济在嘉兴十年的出行情况,我们发现发现该年中张廷济共有八十五日出行在外,约占全年时间的四分之一。其中除了正月初九至十六是试图赴京参加会试,因病中途而返,其行程比较简单外,其余每次出游往往有多项行程安排,如亲友间的日常仪节往来、凭吊师长友人、会晤新朋旧友、订购书籍、鉴赏买卖金石器物等等。

亲友之间的日常仪节往来,包括对尚健在的长者的拜望、问安;亲友生病、逝世时的探望、吊丧等等。这些活动看似琐屑,但却是人伦之所在,在很多情况下往往是出游的主要目的之一,十分重要。比如当年他曾于九月、十月两次赴嘉善向岳母沈太夫人请安。十月又曾进谒吴省兰、邢澍两位房师。闰六月二十九日,张廷济及其二子正苦于疟疾,大病初愈,此时嘉兴传来“阮浙圃太老师之讣”,他立即带病于当日赴嘉兴吊丧。

日常的寻师访友,讲论学术、时事,亦是张廷济交游的重要内容。此类出游最为随意,往往是或有一二好友相邀出行,或是以谒拜已逝师友的坟墓、旧居为由,再或则是穿插于日常仪节往来之间。至于相互之间的具体交流内容,则或科举、或学术、或地方事务等等。

在此特别要指出的是金石之交在张廷济交游中的地位。嘉道年间,金石之学甚盛,张廷济自少年时代起便酷爱金石,长而益笃,由此大大拓展了其交游的渠道。如他在跋《清仪阁古印偶存》卷六中所云:“余少嗜集古人铜印,村居僻,足迹亦不广,父兄之所贻,亲串之所赠,不及三十名也。方壮,侍今相国仪征阮夫子,受经之余,讲求古钟鼎彝器文字。己未、辛酉、己巳,三至京师,留滞数载,得师事大兴翁阁学覃溪先生,又与宋芝山学博葆淳,赵谦士司农秉冲,赵润甫大令秉淳、翁宜泉秋部树培、孙古云袭伯均为道古至契,闻见渐廓,所获亦渐增。”

可见,正是通过相同的金石爱好,使他与同时代的一些著名学者、官员如阮元、翁方纲等相知相交。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他与阮元的交往,阮元仅长廷济四岁,但早得大名,嘉庆初年已经出任浙江巡抚,他对张廷济赞赏有加,在其所著《定香亭笔谈》等著述中均有对张廷济的赏识之语。

张廷济频繁的交游无疑是需要经济基础的,我们在上文已经提及了其家族在当地所具有的经济社会地位,那么其交游的成本具体又包括哪些部分呢?先来看出行花费,张廷济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是舟船,多为雇舟出行。从新篁经平湖塘至嘉兴府城,路程约为五十里,一般为夕发朝至,也就是说正常情况下,行舟速度大约为一昼夜百里左右。至于行舟花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一是舟人工钱。嘉庆十年十月十一日至十五日张廷济出游松江、嘉善等地,雇船工二人,工作四日两夜,计六工,连烟酒在内,每日算一工,工钱六十五文,两人总计七百八十文。

二是行舟费用。如进城费用,嘉庆十年十月二十二日,舟进湖州府城,付城门钱十四文。再如泊舟费用,如嘉庆十年十月二十六日泊舟杭州淳裕桥,壩钱廿八文。

三是舟上生活费用,包括柴火、饭菜等。如嘉庆十年十月二十二日在舟上花费:烛十二、腐廿、菜十八、腐菔卅五;二十五日花费:肉五十、腐十四、片腐十二、葱酒三、笋十、柴百十文、渡钱七文、藕钱六文。

因此,张廷济雇舟出行,如果以随行水手两人计,那么各项费用合并计算,舟上花销平均一日至少当在三百文左右。此外,如果舍舟登陆,有时还会以轿代步,如嘉庆十五年四月廿九日在杭州雇小轿一肩,价二百八十文。准此计算,嘉庆十年,张廷济一年出游80 余日,舟行费用约24000 文,再加上陆上费用,如雇轿、饮食等,总计当在30000 文左右。

  除了交通费用,交游成本之大宗即在礼物之馈赠。如嘉庆十年十月十二日,张廷济在松江进见座师吴稷堂,所进呈礼单即包括:“手镯两个,有匣旧存者,约价千文;丝帛十二两,每两百文;笺十二匣,每匣约九十文;茶食十二匣,每匣九十文”,并“请《听彝堂试礼诗》五十部,每部四百文,价洋钱三十元”等。可见,仅此一次,花费即约为25560 文。当然,进见房师的礼物要稍显贵重,但在与其他师友交往中,亦往往难免礼物之往还,如当年十月十三日在松江送沈桐雨明经连襟“笺四匣、糕四匣、绍酒一瓮”等等。


(未完待续)


(限于篇幅,作者的页下注释暂略,如有需要,请至图书馆下载PDF原文阅读。)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