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园国学 | “顽石”只有打磨后,才能变成“美玉”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0 14:56:27

,中国当代诗文学家、佛学家、教育家、中国古代文化传播者、学者、诗人、武术家、中国文化国学大师。

【原文】


《诗经》有语:“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这诗是讲做玉石的方法,如花莲的玉石,最初是桌面大的一块石头,买来以后,先将它剖开,里面也许能有几百个戒指面,也许只有十个八个也说不定。做玉器的第一步,用锯子弄开石头叫剖,也就是切;找到了玉,又用锉子把石头的部分缝去,就是第二步手术叫磋;玉磋出来了以后,再慢慢地把它雕琢,琢成戒指形、鸡心形、手镯形等一定的形式、器物,就是琢;然后又加上磨光,这玉发出美丽夺目的光彩来,就是磨。切、磋、琢、磨,就是譬喻数育一个人天生下来,要接受教育,要慢慢从人生的经验中,体会出来,学问进一步,功夫就越细,越到了后来,学问就越难。


【引申】


在这里,,无论人生也好,做学问也好,都要切磋琢磨,方能成“玉”。做人也是如此,一个成功的人必然也是要经过打磨的。这里说的打磨并不仅仅是指身体上的,也是指心理上的。玉石不经打磨成不了美玉,人不经过一些困难、挫折的打磨也成不了才。看看那些成功的案例你就可以看出,每个成功的人都是被雕琢过的。经历的打磨越多,获得的成就也就越大。


无论是什么样的人都需要经历磨难,都需要打磨才能取得成就。即便是从小天资聪明的人,也需要磨炼,要不然长大之后也只能是一个庸才而已。


《伤仲永》一文中,仲永5岁时,便能指物作诗,被邻里乡亲视为神童。不断受到邀请,甚至还有人花钱请他题诗。他的父亲看到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他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这样年复一年,最后仲永的才能完全泯灭,成为一个普通人。


像仲永这样即便是天生聪明、才智过人的人,没有后天的努力,到最后也会成为平凡人;原本平凡甚至愚笨的人,只要能不断磨砺自己、刻苦努力追求进步,最后也能成为让别人羡慕的了不起的人才。



一个天资聪颖的小男孩,从小到大一直很出色,后来以高分考上了所名校,他对自己的前途充满了信心。在别人看来,这个孩子也一定能成就一番大事。大学毕业后,他被分到一家不太景气的企业,待遇不好,他上了两年班就辞职创业,开了一家商店,但是由于经验不足,又加上资金周转的问题,经营一直不顺,最后他放弃了经商。


虽然他经商不顺,但随后上帝还是眷顾了他,一家知名企业招聘管理人员时,由于他有活跃的思维、丰富的经历,再加上朋友的引荐,他在众多应聘者当中脱颖而出。企业工作清闲,待遇很好,收入高,也没有什么压力,在这样轻松的工作环境中,他感到十分惬意。日复一日,他每日都心安理得地过着轻松自在的生活,工作上没有什么创新。


一年以后,以前的同学见到他,都说他有些变了。光阴似箭,十年过去,当同学再聚会时,大家见到了他,都很吃惊他和以前相比简直就像换了一个人,不仅没有精神,而且说话办事暮气沉沉,慢慢吞吞,过去那种充满活力、朝气蓬勃的精气神消失殆尽。过去了这么多年,他还是一个普通的职员,而他不少同学经过艰苦的打拼都取得一个没有经历人生磨炼的人,他的人生走起来可能四平八稳,但是他了不小的成就。


由于没有了上进心,因此错失生活中很多的精彩。这样的人,注定只会平庸。在安逸的环境里失去自我,最终一事无成,使自己的人生暗淡无光。


生活里充满智慧与学间,只有用心去领悟,才能体验到自在的真。生活,它就像一本大书,只有用心去读,才能品味到生活中处处有学同处处有真理。只有感悟了生活中的真理,眼光才能看得更远,深知生活中的诀窍,才能活得自在、洒脱、游刃有余。


做人如同打磨玉石一样,无论表面怎样,经过琢磨,都会呈现出美丽的纹理。人生是要经过磨炼的,不经过反复磨炼,就会使自己永远停留在原始的状态。无论在怎样的环境里都要精心琢磨,否则就不可能改变自己的人生,创造自己的价值。从生活中历练,正如同在雕砚时磨砺,外表敦厚、内心耿介的君子,经过心志与机体的劳苦之后,方能承担大任。修炼与磨砺都是正身的过程,戒与慎则是正身的方法。“一苦一乐相磨炼,炼极而成福者,其福始久;一疑一信相参勘,勘极而成知者,其知始真。”


本文摘自《国学公开课》


敬请关注更多精彩内容:


燕园分享 | 古代兵书,中国传统兵学的战略大智慧

苏轼:在云里写诗,在泥里生活,在岁月里洒脱

丰子恺:用估价的眼光看事物,会减少事物的意义


如果你觉得文章不错,欢迎点赞分享到朋友圈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