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和妇产科医生发给所有女人的私信:二胎时代来临,你的孕育知识还够用吗?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0 14:56:27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入悦读墅读者群哦~↓↓↓

导读

二胎时代来临,你的孕育知识还够用吗?协和医院妇产科医生发给天下女人的私信,向你解答从怀孕到生产再到养育孩子的疑惑:产后新妈妈能服用药物吗?如果服用药物对母乳有无影响?剖腹产后如何顺利迈过分娩后的第一道坎——排尿?


生出巨大儿的妈妈和出生时是巨大儿的人,都是糖尿病的高危人群


我出生时是个巨大儿。生出巨大儿的妈妈,还有出生时是巨大儿的人,都是糖尿病的高危人群。健康的生活方式、严格的饮食控制,能够延缓糖尿病的发病。我在怀孕后一直严格控制饮食,并且积极运动,好歹躲过妊娠糖尿病这一劫,然而,就像孙悟空逃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心,还是养出了一个3900克,接近巨大儿的胖丫头。


按照国内产科一直遵循的老祖宗规矩——孕期常规测量骨盆大小,欧阳教授把骨盆测量器往我的两个坐骨结节之间一比,立即得出结论:屁股很大,但是出口很小,是个中看不中用的骨盆,用来生孩子,可能不合格。


眼看着肚子里的大卡车(巨大胎儿)可能无法顺利通过眼下的小窄道(产道),我决定直接做剖宫产,在39〜40周之间,选一个对家人和医生都方便的时辰,咔嚓一刀,切开一层层皮肉,让大夫伸手把女儿从子宫里捞出来,直接拎到人世间。


躺在自家手术台上,作为一个已经能够熟练进行剖宫产手术,并且知晓这是一个看似简单,实则每一步都暗藏杀机的手术的妇产科医生,我没有一点紧张和害怕。我没有想过可能会出现的娩头困难、子宫下段或膀胱撕裂,可能要命的羊水栓塞或者产后出血等等这些也许伴随新生命同时降临人间的悲剧,反而体会到一种从未有过的轻松惬意和无牵无挂。


我的大胖闺女被欧阳教授从子宫里捞出来的时候,一副极不情愿的样子,不仅号啕大哭,还张牙舞爪,一只小手揪住脐带上的血管钳说啥不放手。欧阳教授一边和她争抢钳子,一边笑着说:“幸亏我们大夫在手术台上不戴戒指项链名贵手表,否则都得被你家这丫头掳走。”


孩子和我被先后送回产后病房,我的身体还处于麻醉之后的半瘫状态,但是脑子完全清醒,这就是剖宫产手术常说的“麻而不醉”。我确认自己能够平稳地抱住宝宝时,我让奶奶(我的婆婆)把女儿抱到我的胸前,尝试和她的第一次亲密接触,让她吃到人生的第一口奶。


产后的新妈妈,千万不要一听到“药”就拒之千里


在过去的半小时里,我接受了剖宫产手术,接受了硬膜外麻醉,使用了麻醉药物。但是,无论剖宫产,还是阴道顺产,也不管使用了硬膜外麻醉、腰麻还是腰硬联合麻醉,甚至包括极为少用但是紧急或者复杂情况下不得不用的全身麻醉,都不影响母乳喂养。


因为顾虑麻醉药物、抗生素的使用,执意放弃母乳喂养,完全没有必要得不偿失。而因为担心药物经过母乳喂给孩子,很多妈妈都知道哺乳期间不能随便吃药,即使伤口再痛,也命令自己紧咬牙关,一挺到底。这种强迫自己成为“钢铁战士”的做法,也完全没有必要。


产妇如果感到侧切伤口疼痛,或者子宫收缩过强引起小腹疼痛,还可以适量服用止痛药,例如最常用的对乙酰氨基酚(又名扑热息痛),这种止痛药每个药房都能买到,普通人有个头痛脑热都可以自行使用,是全世界应用最广泛、安全性最高的非处方药物之一。在医生指导下适当使用止痛药物,可以帮助妈妈们更加舒适、平顺地度过产后最初那几天比较难过的日子,以更加轻松的心情尽快恢复体力。


与此相反,处于另外一个极端的是自身有健康问题的产妇,可能为了母乳的安全,为了能有机会把这世上独一无二的珍贵口粮喂给孩子,擅自停药,这种做法更是不可取的。


产后的新妈妈,千万不要一听到“药”就拒之千里。医生会根据产妇的身体状况以及母乳喂养的需求,尽量选用相对安全的药物,并且严格控制药物剂量,力争做到既保证产妇健康,又保证母乳喂养的安全。正在接受药物治疗的妈妈,千万不要为了给孩子喂奶就擅自停药,一旦自身疾病得不到控制,或者恶化,母亲自身安全不保,恐怕也是没有能力将母乳喂养进行到底的。况且,未来那么长的日子,孩子是多么需要一个有体力、有耐力、身体状况良好的母亲的养育和陪伴。


世界卫生组织以及国际母乳协会等权威机构,都呼吁全球的母亲们将母乳喂养坚持到孩子满两岁。在这个可能非常漫长的哺乳过程中,母亲难免发生外伤,需要缝针,或者因为牙痛需要拍X光片,或者因为其他医学需要拍胸片、做CT、核磁共振,以上都不影响母乳喂养。


就这一泡尿,不知憋坏了多少产后的女汉子


手术后第一天的清晨,护士帮我拔除尿管,我喝下一大杯凉白开水,只等双肾产生足够的尿液,完成今天的第一项任务——在拔除尿管后的4〜6小时之内,通过自己的努力,一次性排空膀胱内的全部小便。


因为麻醉的作用,膀胱一度失去神经的支配,手术后一直处于松懈麻痹和消极怠工的状态。术后第一天的第一件大事,就是重新启动膀胱的排尿功能,避免产后尿潴留。否则,就有可能再插一次尿管,不仅要再次忍受那种比开刀还可怕的酸麻感和痉挛痛,还会增加泌尿系感染的概率。


不论顺产还是剖宫产,产妇第一次下床一定要有人协助。千万别逞能,也千万别以为自己可以像平时一样身手矫健地腾跃而起,一定要动作缓慢。分步进行。


首先,清醒后不要马上起身,先在床上躺几分钟;之后请护理人员将床头摇高,或者垫高两个枕头,靠在床背上坐几分钟,确认没有头晕、心慌、眼前黑蒙等异常后再尝试下床;下床后不要急于向目标奔走,先扶着床栏杆站一会儿,再缓慢迈步。做好这“三步走”,可以最大程度避免产后晕厥,减少产后摔倒、骨折等意外的发生。


我在护士的搀扶下尝试慢慢走路,还没到洗手间,就突然感到一阵剧烈的头痛。我想,可能是因为手术后在床上躺得太久了。虽然很痛,但我还是忍着,坚持走到洗手间,成功地尿出了手术后的第一泡尿。从马桶上站起来之前,我还一脸的沾沾自喜小有得意,嗯,是的,我又成功了,成功地恢复了膀胱功能,不是我吹牛,就这一泡尿,不知憋坏了多少产后的女汉子。


谁说活人不能让尿憋死,曾有产妇,做完剖宫产一滴尿也没有,迅速进入了尿毒症阶段。后来发现,手术中一度子宫大出血,医生为了救命,决定结扎双侧髂内静脉,情急之下,眉毛胡子一把抓,把邻居输尿管也给一起扎住了。这是在医科大学的第一堂妇产科课上老师讲的真实案例。妇产科医生要想不出麻烦,必须做好周边“地区”的外交工作,肠子、膀胱、输尿管三大邻居,一个都不能惹。


如何顺利迈过分娩后的第一道坎——排尿?


启蒙老师讲的故事毕竟罕见,但是,产后尿不出这事儿相当常见,排尿是分娩后的第一道坎儿。顺产后4〜6小时,剖宫产拔掉尿管后4〜6小时,产妇必须有尿,到时候护士会拿着笔和小本子,问你尿没尿,尿几次,每次尿多少。一点不尿肯定不行,每次只尿一点又不停地想尿也不行,都说明膀胱功能没有完全恢复,护士就会报告大夫,大夫就要给你用大招儿,你就惨了。


一次早晨查房,有个产妇尿不出来,我鼓励她不要在床上尿,走去卫生间试试,然后我就去了手术室。中午回病房,我才想起还有一个产妇没有尿出来,伸手一摸小肚子,膀胱鼓得好大,赶紧下“插尿管”的医嘱,结果一下子导出2000多毫升的尿。产妇一切都好,就因为尿不出来,经过多科会诊,药物、针灸、理疗全用上了,反反复复折腾了半个多月,才最终拔除尿管。


记住以下经验,产后大都能顺利排尿。


首先,尽量为自己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的排尿环境。如果是单间或者家庭产房最好,你可以让家人暂时回避。要知道,有好几双眼睛同时盯着你,即使是亲人,你也可能尿不出来。公立医院的产后病房可能是多人间,护工会为你提供床上用的尿盆,但是众目睽睽之下,即使其他产后妈妈都在各忙各的,你也会因为有众多陌生人的存在而尿不出来。你可以利用病床周围的围帘遮挡自己,如果一些医院连这个围帘都没有,你还可以用床单盖住下身和尿盆,再让护工尽量回避。这时候,闭上眼睛,平心静气,尽量放松精神,大多能顺利尿出来。

在床上小便这事儿,对婴儿来说天经地义,但对于告别“尿床”N多年的成年人,绝不是一件轻易就能做到的事儿。如果你在床上无论如何尿不出来,试着走去洗手间小便,如果需要用手按住小肚子才能尿出来,或者需要撅起屁股才能尿出来,那也可以,不要怕,这都是暂时的,没人会一辈子用手按住肚子或者抬高臀部才能尿出来。


如果去了洗手间还是尿不出,可以打开水龙头,诱导尿意。或者请老公吹口哨,告诉他这个本事除了小时候调皮捣蛋,长大后球场炫酷,大街上调戏姑娘,还有导尿和医治病痛的作用。老公如果实在不会吹口哨,就拿两杯水互倒,制造水声,充分利用条件反射的科学原理帮助排尿。


还不行的话,可以用温热的毛巾敷在小肚子上。再不行,不要逞能,也不要无谓地等待,要赶紧报告医生。因为,无声无息之中,随着时间的流逝,你的膀胱可能会被不断产生的尿液撑坏,造成纤维的断裂、神经的麻痹、血管的缺血,这时候越拖延时间,越尿不出来,越尿不出来,尿液越多,膀胱越受伤害,一旦进入恶性循环,后续治疗就相当麻烦了。

——摘选自张羽《只有医生知道3》


编辑/陈隽情


想看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悦读墅”(Joy-Reading-Room)


长按二维码便可立即关注,更有赠书活动等你参加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