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手上的戒指原来是这样加工的!怪不得那么贵!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0 14:56:27

他们的眼睛能当尺子,他们的手能生出花来,他们的这门手艺流传千年!这门手艺不仅要一双工匠的手,还要哲学家的思维、艺术家的眼光和坐禅的心!他们究竟是谁?又是做什么的呢?答案马上揭晓!2017年10月,由北京市总工会举办的“挑战大工匠”广发英雄帖,召集北京市各路能工巧匠来征战技艺之巅,12月6日进行的挑战项目是贵金属首饰手工制作工,2位种子选手和6位挑战者都身怀怎样的绝技呢?

张长征:想学?先学会做工具吧!

张长征17岁开始学贵金属首饰手工制作,他非常享受这份能让人内心宁静的工作,从业的20多年从未感觉到枯燥。

“錾(zàn)刻是门很有个人风格的艺术,你仔细看会发现每位师傅手上的錾子都不同,这行的工具买不着,都得自己做,从工具开始就有了你自己的特色,所以这行特讲究师承。当然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虽然是一门古老的艺术,但随着社会的变迁一直在变化。比如以前有一种錾刻蒙镶,它刻出来的发丝就有一种粗犷的感觉,而现在的头发丝都很细腻,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标准,所用到的錾子也从3-4根,到现在的8-9根。”张长征对北京时间记者说。

这次比赛,虽然是刻看似简单的兰花和小鸟,可要做到“传神”却很难,比如兰花的花瓣,正反面的雕刻,小鸟的雕刻都很考验技艺,要有准确的判断力,不然稍有闪失就会前功尽弃。张长征师傅说自己参赛,主要是为了和行业内的大师多学习交流,提高自身的技术。

张小平 “我好像天生是干这行的”

捏泥人、捏泥碗,然后在炉子上烧成陶,童年的张小平就表现出了对工艺美术的强烈兴趣。16岁那年,张小平成为北京普柏林珠宝公司宝石镶嵌学徒工,磨铲子、磨针刀,一磨就是三年。

功夫不负有心人,多年的努力慢慢结出了丰硕的成果,在2009年他参加华礼奖比赛中,获得了最佳创意奖。在时光的打磨下,张小平的首饰制作技艺不断提高,越发炉火纯青。

2013年6月,张小平到北京工美国金黄金艺术品有限公司任生产部主管。刚到公司就接到“华表”项目的私人订制,当时张小平的任务是指导和制作华表主体的制作。华表的重量是19公斤,主体柱子上的蟠龙和流云纹必须用錾活工艺,张小平每天要不停地工作10个小时,连着锤打了一个星期,手上磨出了好几个血泡,终于把华表的主体制作完成了。他又和项目组人员通过近一个月的共同努力完成了后续工作,最终“华表”项目成功地通过了订制人员的验收。

张小平说,“把将要失传的传统工艺发扬光大,知者创物,巧者述之守之,世谓之工。百工之事,皆圣人作也。”这就是我们这行的工匠精神。

黄顺东:眼睛就是尺子 对客户负责就是对自己负责

黄顺东,生于1984年,2000年开始工作,至今已有17年,现在在东方明艺工作。刚开始入这行,他说并没有多喜欢,就是觉得好玩,时间长了,自己就慢慢喜欢了,每做完一个作品都觉得很有成就感。

他的作品就是创新和挑战的代名词,不忘初心,把每次制作都当成自己的第一件作品,遇到困难,就整宿整宿地研究,反复琢磨怎么才能做好。

他说:“干一行就要爱一行,现在各个行业都在争取把本行业变好,更何况它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我必须喜欢它。”他认为东西做的不好,可以毁了,可以不去做,但不能砸自己的手艺。如果把不好的东西卖给别人是不道德的,他说对客户负责就是对自己负责。

尽管贵金属加工又费眼睛又劳神,可黄顺东还想一直坚持。

陈令勇 微观世界中的金银巨匠

1993年,北京花丝镶嵌厂到江苏招工,17岁高中没毕业的陈令勇应招入厂,从此以后开始了他的花丝镶嵌之路。从镶嵌、焊接开始学起,陈令勇对每一个工种都有兴趣,一有机会就去看老师傅干活。白天看,晚上自己回家就练,遇到难题再去找老师傅请教。因为高中都没念完,陈令勇深知自己的知识储备不足,很长一段时间,他的空闲时间都是在西单图书大厦度过的,边学边试,直到现在,陈令勇工作室用的焊药还是他自己琢磨改进的。

现在的陈令勇不仅掌握了中国的传统技艺,还把西方先进的显微镶嵌技术、激光焊接技术也融入到自己的工艺中,使传统技艺更加精细更加完善。他的《金牡丹套件》、《18K金福寿如意》、《花丝手包》等作品,还分别获得2015北京(国际)工艺美术博览会金奖、2016年“金凤凰”创新设计优秀奖、2016年工美杯金奖。

陈令勇说,“花丝镶嵌是项精细活儿,由一根根花丝到成为一件完整的作品,要依靠堆、垒、编、织、掐、填、攒、焊等许多道工艺,不仅要一双工匠的手,还要哲学家的思维、艺术家的眼光和坐禅的心!”

郭瑞亭:谁说“95后”不能当大工匠

来自北京市工艺美术高级技工学校的郭瑞婷是个97年出生的内蒙女孩,主要跟着师傅做摆件、花丝镶嵌的盘子、孔雀、香薰炉这些观赏性的器物。郭瑞婷说,当初选择这个专业就是觉得这个名字很美,当时班里有十几个同学学这个专业,但最后坚持下来的只有两个人。自己能够坚持下来不光是因为太喜欢这个专业,也因为自己觉得传统工艺美术是需要年轻人去传承的。

一开始只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的郭瑞婷,一路过关斩将,进入了挑战赛,这个结果,她自己都觉得很意外,对于下一场的比赛,郭瑞婷表示自己会努力准备,虽然自己是做大摆件的,但工艺是相通的,自己抱着学习的心态,享受与高手过招的过程。

郭瑞婷觉得,这一行,懂制作也要懂设计,匠人与艺人结合,用现代化的思维,新老结合,才能用自己的双手创造更多美好的物品。

李金海:感情和温度都被手掐进了丝里 这才是手艺

1972年出生的李金海是位土生土长的北京人,1991年进入北京花丝镶嵌厂工作,主要做錾刻工作,师从工艺美术大师杨锐。

“手工艺这一行,没有信念是坚持不下来的,因为工作本身太枯燥了。”李金海对北京时间记者说。他认为自己之所以能够坚持下来,是因为“一个瞬间”。他说看到材料经自己的手,最后变成一件精美的物件,那一瞬特别舒服,那种成就感是无以言表的。虽然为了这一瞬要付出太多,那也都是值得的。

手艺人的每掐一下丝,都是有自己的感情、温度在里头。做这一行最本质、精华的存在,就是热爱和坚持。李金海希望通过比赛,让更多的人了解作为燕京八绝之一的花丝镶嵌工艺,无所谓输赢,无论谁晋级,都代表着这个行业的新生,代表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复兴。

张美玲:我要这么踏踏实实的一直做下去

18、9岁开始做錾刻,从业20多年的张美玲,希望通过挑战赛,看看自己的水平和行业内的大师们相比,能达到什么样的水平,互相交流激发灵感。

国礼中的丝巾盘子,都是张美玲和她的同事们加工制作的,当知道自己的作品可以代表国家形象,送给外宾时,张美玲感到无比的光荣和自豪。

张美玲说,因为平时的錾刻都没有时间要求,可以一点一点的来修改作品,一旦有时间限制了,就对手活,经验都有了一定的要求,要不然你完不成这个作品。自己既然参加了比赛,就希望能够好好发挥,取得一个好的名次。

杨晋:不在于你做多少 而在于你每天做

从09年开始从事这个行业,已经8年的时间了,师从一级工美艺术大师杨锐先生。杨晋认为工艺是非常复杂的,每件作品的制作方法和工艺都有所不同。

提到比赛,杨晋觉得时间比较紧,都说慢工出细活,要在给定的一段时间内做出这个成品,同时要结合比赛给定的题目和规定进行錾刻,还是比较紧张的。

处于不同的阶段的杨晋,对工匠精神有着不同的感悟。比如刚开始,他说需要坐得住,心要静,不在于你做多少,而是每天都在做。我刚学习的那会要练习戗字,我就每天在小铜版上做,坚持了一年。


到了后来你的作品要被大家认可,就需要设计和制作。再接下来就是要做到精致和极致,要不断地反复练习来提升自己。到了我师父这个阶段,就是创新,他会吸取同行业和其他国家的技艺,来为己所用,变成自己的东西。

以上八位选手您最看好谁?谁又将成为大工匠候选人?12月6日上午8:25,北京时间将全程直播大工匠挑战赛——贵金属首饰手工制作工挑战赛,全新赛制,全新视角,快来关注本场比赛吧!同时,积极参与直播互动,还有精美大礼送给你哟!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